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TnI和NT—proBNP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0例稳定性慢性心衰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心功能检查得健康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ini-Vidas-Blue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TnI和NT—proBNP水平,就其异常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和NT—proBNP呈正相关(r=0.834,p<0.05);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器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9.5%、98.6%,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行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均能反映病人的疾病情况,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cTnI NT&mdash proBNP 稳定性慢性心衰 预测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变化对脓毒症相关慢性重症(C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CCI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记录入ICU第1天和第14天患者Mb水平,记录28 d内患者生存情况。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存活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b变化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31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Mb升高者58例,Mb降低者73例。Mb升高者入ICU第1天Mb水平显著低于Mb降低者[172.40(59.99, 430.53)μg/L 比 413.60(184.40, 1 328.50)μg/L, Z=3.749,P=0.000];第14天,Mb升高者Mb水平显著高于Mb降低者[483.65(230.38, 1 471.75)μg/L 比 132.20(76.86, 274.35)μg/L, Z=5.595,P=0.00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者28 d累积存活率(65.52%)显著低于Mb降低者(84.93%)(χ²=7.051,P=0.00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4,95%CI 1.212~5.295,P=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Mb升高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32.0%,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95%CI 0.550~0.773,P=0.007),约登指数为0.325。结论Mb升高是脓毒症相关CCI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脓毒症相关CCI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 标签: 肌红蛋白 脓毒症 慢性重症 预后
  • 简介:目的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肺癌患者CTC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肺癌中心诊断的14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健康对照组35例、良性肺疾病组28例。采集上述各组静脉血标本,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分离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静脉血中CK18+/CD45-/CTC计数,凡≥1判定为阳性。随访上述52例入院化疗患者治疗后CTC,与其临床疗效、生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和良性肺疾病组CTC检测阳性分别为2例(5.71%)及1例(3.57%),肺癌组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前CTC的阳性率64.5%(93/144)。其中ⅢA、ⅢB及Ⅳ期分别为32.0%、56.8%及78.0%。腺癌、鳞癌、小细胞癌CTC阳性率分别为66.7%、70%及62%。52例肺癌患者进行每周期化疗后CTC检测,疗前CTC阳性率69.2%(36/52),3个周期化疗后下降至6.5%(3/46),显示CTC与疗效相关。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72.8%;CTC阳性率与疾病分期、吸烟、疗效及转移相关,CTC水平越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免疫磁珠 细胞角蛋白18 白细胞相关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静脉压检测对起搏器术后实际产生的并发症出血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均实行可起搏器手术治疗。采用回访监控护理情况的分析方式,对右侧周静脉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合并高血压、心衰的患者占外周静脉压高的65%,外周静脉压高的患者出血的阳性比例达到15%,P<0.01,结果显示符合医学临床统计学标准意义。结论合并高血压、心衰的患者外周静脉的静脉压较高,外周静脉压高的患者出血比例较高。对于合并高血压和心衰的患者,应当采取有效的测量标准,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压进行测量分析,确定外周静脉压高,分析出血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问题。

  • 标签: 周静脉检测 起搏器 出血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72例。根据C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HD组(n=225例)和对照组(n=24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H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和hsCRP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CY(OR=1.027,95%CI:1.007—1.046,P=0.007)、MPV(OR=2.024,95%CI:1.597~2.565,P〈0.001)和hs—CRP(OR=1.079,95%CI:1.044~1.115,P〈0.001)是CHD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在冠心病危险程度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在造影前14天内完成平板运动试验(TET)的159例患者,依照DTS结果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结合其心电图和影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揭示Duke评分和冠心病危险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AG检查有阳性意义的冠脉血管病变例数与DTS危险度分级成正相关,随着DTS分级危险度的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亦逐步加重,高危Duke评分组中的中重度冠脉病变例数的比例(69.4%)显著高于中危Duke评分组(52.9%)和低危Duke评分组(11.4%),三组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uke评分对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Duke评分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阐明肝细胞DNA含量及组织细胞形态学在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筛选能预测诊断肝癌发生的指标并建立诊断方法。方法: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67例正常肝,轻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小结节肝硬变,大结节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和肝细胞癌分别作了13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和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分析;应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分析筛选具有诊断意义的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方程,编制计算机诊断软件。结果:从慢性肝炎,肝硬变,癌旁肝硬变到HCC,反映核大小的参数和核浆比逐渐增大,而反映细胞大小的参数则逐渐减小,呈规律性变化;肝细胞DNA含量测定发现肝炎病毒所致慢性肝炎及大结节肝硬变多倍体化受到明显抑制,小结节肝硬变肝细胞明显多倍体化,HCC均为异倍体型肿瘤;形态计量及DNA含量测定癌旁肝硬变的多种细胞参数介于其它类型肝硬变与HCC之间,与其它肝硬变组间有显著的差异。逐渐判别分析分别筛选了6项形态参数和5项肝细胞倍体指标建立了形态计量和细胞倍体判别函数方程。结论:从细胞定量的角度为人体HCC的肝炎-肝硬变-肝癌发生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根据对癌旁肝硬变的研究,提出了“癌前肝硬变”的概念;“癌前肝硬变”的临床发现和监测,对于早期肝癌的预测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病理形态发生 诊断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病房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ICU病房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的病情,并对比存活组、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以及实际死亡率、评分系统的关系,用于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价评估。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APACHEⅡ评分(P<0.05);相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其实际病死率以正相关呈现(r=0.84,P<0.01)。结论ICU病房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可有效判断其预测预后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PACHE Ⅱ评分 ICU病房 急性脑出血 预测价值
  • 作者: 纪美玲 彭易根 杨宝成 杨永圣 顾乐 燕宪亮 许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21004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急诊科 21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221002;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8~74岁)和老年组(≥75岁),再根据住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确诊脓毒性休克时(0 h)、接受治疗后12 h和24 h的动脉血乳酸(lactate, Lac)水平,计算12 h LCR、24 h LCR;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住院天数及住院结局;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期间共48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2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老年组111例、非老年组175例。老年组死亡61例(55.0%)、非老年组死亡55例(31.4%)。COX回归分析及生存时间曲线显示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患者死亡风险是非老年组的1.95倍。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24 h LCR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老年死亡组患者12 h LCR与老年存活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Lac水平与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与LCR呈负相关。结论年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Lac水平和LCR是住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CR无法准确评估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预后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两日法静息-负荷GMPI的627例受检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GMPI影像及相关参数[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BW)、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负荷积分(SS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分析结果。随访至出现MACE(即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GMPI检查后60 d内行晚期血运重建术)。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累积无MACE生存率。结果纳入成功完成随访的受检者共505例,其中男235例,女270例,中位年龄7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5.6(52.0,60.5)个月,发生MACE者54例(10.7%),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7例、晚期冠脉血运重建术21例。MACE组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无MACE组(χ2值:4.126、6.021,均P<0.05),LVEF、PFR和PER绝对值低于无MACE组(t或z值:6.261、5.683、-4.246,均P<0.05),SSS、PSD、PBW及熵高于无MACE组(t或z值:5.024、5.874、7.119、-6.405,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BW异常(>80°)、熵异常(>58 J·mol-1·K-1)及SSS ≥12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795(95% CI:1.259~6.201)、3.213(95% CI:1.468~7.029)、3.640(95% CI:1.999~6.628),均P<0.05]。PSD异常(>26.7°)组、PBW异常组、熵异常组的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分别为51.2%、63.2%和46.7%,明显低于PSD正常组(92.3%)、PBW正常组(94.2%)和熵正常组(92.8%), χ2值分别为77.768、77.741、117.437,均P<0.05。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31.7%,低于PBW正常或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的相应指标(80.1%~94.4%; χ2=185.4,P<0.01);熵和SSS联合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结论GMPI相位分析获得的左心室PBW及熵是预测冠心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GMPI相位分析有很好的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胎龄为11^+0~13^+6周)超声检测指标预测胎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3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夫妻双方均为轻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所孕育的282例单胎妊娠胎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胎儿于胎龄为11^+0~13^+6周时进行超声筛查。早孕期超声检测指标包括:胎儿心胸直径比(CTR)、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流速(MCA-PSV)和胎盘厚度(PT)。若胎儿的上述超声检测指标筛查结果呈阳性,则对其进一步进行绒毛穿刺或者羊膜腔穿刺,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若呈阴性,则进行孕期随访,并于生后对新生儿常规进行脐带血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判断胎儿是否罹患重型α地中海贫血。根据产前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或新生儿Hb电泳分析结果,将所有胎儿分别纳入重型组(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与对照组(轻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及健康胎儿)。采用成组t检验,对重型组与对照组胎儿早孕期超声筛查的CTR、MCA-PSV、PT值进行比较。绘制早孕期胎儿超声筛查的CTR、MCA-PSV、PT值,预测胎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早孕期胎儿超声筛查的CTR、MCA-PSV、PT值,预测胎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和似然比。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并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4120106)。结果①根据282例胎儿的随访结果,最终61例(21.6%)被确诊为重型α地中海贫血,而被纳入重型组(n=61);221例为轻型α地中海贫血或健康胎儿,则被纳入对照组(n=221)。2组胎儿胎龄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型组胎儿的早孕期CTR、MCA-PSV、PT值分别为(0.52±0.04)、(1.61±0.

  • 标签: Α地中海贫血 胎盘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rSB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9例患者接受活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阳性)、高血压病组(18例,冠脉造影阴性)和对照组(25例,冠脉造影阴性),对比分析rSBP和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病组3minrSBP值[(0.94±0.09)、(0.8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4±0.06),分别P〈0.01,〈0.05。rSBP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3%、76.7%、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90.3%、94.2%。结论:斜率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83.3%,联合rSBP和ST/HR斜率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rSBP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指标之一,联合ST/HR

  • 标签: 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4例脑卒中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结果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部位与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脑卒中组TG、餐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异常可以作为评价脑缺血性疾病及其程度的一个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及诊断满意度。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实验组IMT大于对照组,PSV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诊断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0.00%。实验组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实施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病情预测评估提供指导,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超声检查 冠心病 预测诊断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325例成人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能获得6个月随访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25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210例(64.6%)预后良好[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 Ⅳ~Ⅴ级],115例(35.4%)预后不良(GOSⅠ~Ⅲ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室外引流、手术方式、脑疝、术前梗阻性脑积水、术前改良的Graeb评分(mGS),术前、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室内出血,术后中线移位、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及慢性脑积水是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5,95%CI:1.041~1.110,P<0.001),术前mGS(OR=1.083,95%CI:1.010~1.162,P=0.026),术后中线移位(OR=2.716,95%CI:1.274~5.790,P=0.010)、颅内感染(OR=12.898,95%CI:2.225~74.760,P=0.004)、慢性脑积水(OR=3.665,95%CI:1.519~8.838,P=0.004)及GCS(OR=0.790,95%CI:0.649~0.961,P=0.018)是SICH患者术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术前mGS,术后中线移位、颅内感染、慢性脑积水及GCS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截断值为68岁)、0.674(截断值为11分)、0.654、0.532、0.705、0.798(截断值为8分),所有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875。结论高龄(>68岁),术前mGS评分(>11分),术后GCS(<8分)、中线移位、颅内感染及术后慢性脑积水是S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应用可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早期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尿酸在常见妊娠期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产检,合并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另外随机选取同期50例我院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尿酸(UA)水平。结果 孕妇尿酸检验测定情况对比数据详情如表1所示,对照组(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子痫组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中呈依次上升表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中的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妊娠孕妇在尿酸测定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对妊娠并发症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尿酸 妊娠期并发症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急症,需要及时的评估和干预。早期预测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脑疝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们收集了72例脑疝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入院血糖等信息。利用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评估MEWS评分与脑疝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MEWS评分与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MEWS评分与较短的入院后病情变化时间相关,而低MEWS评分与较长的时间相关。此外,高MEWS评分还与入院血糖水平升高相关。结论: 基于72例病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对于脑疝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监测MEWS评分,医生与护士可以更早地识别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预警评分,脑疝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风险,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risk-stratifc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uspected sepsis,REDS)评分在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间在黄山首康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计算R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和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通过REDS评分与APACHEⅡ和MEDS比较,评价REDS评分在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其中男65例(63.11 %),女38例(36.89 %);年龄范围42~93岁,中位数(四分位数)74(65,82)岁;72例(69.91%)存活(存活组),31例死亡(30.09%)(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REDS评分[(5.28±2.10)分与(7.87±2.53)分]、MEDS评分[(6.64±3.32)分与(9.06±3.36)分]、APACHEⅡ评分[(18.96±6.72)分与(21.8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3.381,P=0.001;t=2.067,P=0.041)。REDS评分7.5时Youden指数最大(0.38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77(95%可信区间:0.678~0.876,P<0.001)。APACHEⅡ评分19.5时Youden指数最大(0.1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14(95%可信区间:0.499~0.729,P=0.068)。MEDS评分10.5时Youden指数最大(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96(95%可信区间:0.590~0.802,P=0.002)。RED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Z=1.987,P=0.046)。结论REDS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与MEDS评分相当,但优于APACHEⅡ评分。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评分 预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早、中期孕妇肠道菌群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0我院产科产检孕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20周后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发生组(n=8),无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于未发生组(n=142)。[晓艳1]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孕早期(≤12+6周)、孕中期(13~27+6周)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妊娠前BMI、PE/子痫病史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是否经产妇[晓艳2]、结缔组织病、自然流产史、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且未发生组低于发生组(P均<0.05);孕早期留标本孕周、孕中期留标本孕周、孕早期Chao1指数、孕中期Chao1指数、孕中期 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早期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P均

  • 标签: 肠道菌群 子痫 妊娠早期 妊娠中期 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