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院内收治的孕妇100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产前检查,观察组采取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对胎儿体重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96.0%(48/50),对照组对胎儿体重预测准确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P<0.05)。结论:通过产前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对胎儿体重进行预测,可提升预测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超声检查;胎儿体重预测;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CT表现预测术前肿瘤危险度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及徐州市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6例HB患儿,术前均行胸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参照儿童HB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制定的临床危险度分层方案,将HB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分别为16和30例。测量肿瘤最大径及肿瘤相对体积指数,观察肿瘤CT征象,包括外生性生长、瘤内出血、坏死囊变、钙化、纤维分隔、肿瘤破裂征、肝包膜回缩及包膜下积液。测量并计算病灶CT参数,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增强百分比及病灶增强指数。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危组与非高危组患儿性别、病灶CT征象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年龄、孕周、出生体重、甲胎蛋白、血小板计数、肿瘤最大径、肿瘤相对体积指数及病灶CT参数的差异,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到与高危组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高危HB的效能。结果高危组与非高危组间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相对体积指数和肿瘤破裂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值为1.906,P=0.004)及肿瘤破裂征(OR值为16.558,P=0.005)是高危HB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诊断高危HB的临界值为10.5 cm,肿瘤破裂征、肿瘤最大径和肿瘤最大径联合肿瘤破裂征诊断高危H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807和0.879,肿瘤最大径联合肿瘤破裂征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6.7%。结论高危HB患儿发病年龄偏大,当肿瘤最大径>10.5 cm,且出现肿瘤破裂征可高度提示为高危HB。

  • 标签: 肝胚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β-HCG和CRP联合检测预测宫内感染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待产的孕妇120例,于产前一个月开始检测孕妇血清中β-HCG和CRP含量变化,并以产后病理切片作为诊断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金标准,比较β-HCG、CRP和β-HCG联合CRP在诊断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所有孕妇在预产期前所进行的β-HCG、CRP检测中,单纯应用β-HCG对于宫内感染预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6.93%和45.21%,与单纯应用CRP对于宫内感染预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比,敏感性低于CRP但特异性高于CRP(敏感性为91.35%,特异性为35.82%),但应用β-HCG联合CRP对于宫内感染预测的敏感性(87.62%)与特异性(73.33%)均较高。因此,应用β-HCG与CRP联合检测比单纯应用β-HCG或CRP对宫内感染进行预测效果要好。结论β-HCG联合CR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孕妇宫内感染,从而减少异常妊娠给胎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beta -HCG CRP 宫内感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纹理分析对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6例初发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3.5~13.0岁。根据56例患儿的随访结果,20例患儿急性胰腺炎复发,设为复发组;36例患儿未复发,设为未复发组。56例患儿均于初次入院24 h内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观察指标:(1)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CT检查纹理参数比较。(3)临床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儿疾病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患儿随访时间需≥24个月。采用Shapiro Wilk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参数和CT检查纹理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参数对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1)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复发组患儿并发症(有、无),疾病严重程度分型(轻型、中度重型、重型)分别为14、6例,2、5、13例;未复发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29例,19、11、6例;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4.021,Z=5.414,P<0.05)。(2)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CT检查纹理参数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儿CT检查动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分别为0.186(0.174,0.206)和0.413(0.405,0.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13,P<0.05)。复发组患儿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和熵值分别为0.084(0.078,0.092)和0.961(0.210,1.720),未复发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135(0.124,0.156)和0.372(0.210,0.535);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63,7.243,P<0.05)。(3)临床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分型、CT检查动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熵值均是影响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相关因素(比值比=0.874、0.765、0.837、0.902、0.813,95%可信区间为0.802~0.985,0.581~0.914,0.753~0.897,0.862~0.948,0.765~0.873,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参数中并发症和疾病严重程度分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和0.832,单项CT检查纹理参数曲线下面积为0.811~0.867,临床参数联合CT检查纹理参数曲线下面积为0.882。结论CT检查纹理参数分析可早期无创性预测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且临床参数联合CT检查纹理参数预测效能更优。

  • 标签: 胰腺炎 复发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纹理分析 诊断效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乳酸监测在创伤失血性休克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60例,其中存活组48例,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中乳酸值的变化.结果两组入科时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6小时后乳酸值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中乳酸值24小时内恢复正常,死亡组中在48后仍高于正常,同一时刻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动态乳酸值监测可预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乳酸;乳酸清除率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ynamicmonitoringofthevalueoflacticacidin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Prognostic.Methods60casesofsevere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wereselected,including48casesofsurvivors,12casesofdeath,Changesinlactatevalueswerecompared.Result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twogroupsintolacticacidvalueDivision(P>0.05),Lactatelevelssixhoursafterdeath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survivalgroup(P<0.05);Survivorsoflactatevaluesreturnedtonormalwithin24hours,diedat48afterthegroupwasstillhigherthannormal,thesametime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Thedynamicmonitoringoflactatelevelscanpredict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LactateclearGanceasKeaynwiomrpdosrtantprognosticindicator.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LacticAcid;LacticAcidClearance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2-02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重症新生儿病情采用凝血检验危急值预测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重症新生儿组为观察组,分期其凝血检验结果,对各指标危急值进行观察;选取 2012 年 1 月~ 2014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重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未应用凝血检验危急值,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在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及时追踪,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提升了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改善预后质量。     关键词:凝血检验危急值;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长度及宫颈漏斗形成对早产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用阴道超声测量我院160例有先兆早产症状孕妇的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口形状,并随访至妊娠结局。结果本组早产14例(占8.75%),足月产146例(占91.25%),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宫颈内口扩张≥5mm者有12例,其中早产4例,早产发生率为33.3%,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4.3。结论宫颈长度和结论宫颈长度及宫颈漏斗形成对早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宫颈 阴道超声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间的预测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73例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浓度,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或冠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的患者定义为缺血严重组,以二分类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T-proBNP对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以ROC曲线评价诊断效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NT-proBNP浓度是严重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6.06,95%CI3.9-21.3),AUC0.799,敏感性86.8%,特异性62.9%。结论NT-proBNP是冠心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

  • 标签: 钠尿肽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预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术中大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7例CSP患者资料,均在术前行MRI平扫检查,按其终止妊娠术中出血量分为术中大出血组11例和非术中大出血组66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停经时间、剖宫产次数、距末次剖宫产时间、人工流产次数、术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并记录术前MRI影像特征(CSP分型、孕囊的最大直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及孕囊周围或宫腔出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²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术中大出血的效能。结果停经时间、孕囊最大直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在CSP术中大出血组和非术中大出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剖宫产次数、距末次剖宫产时间、人工流产次数、术前β-hCG值、CSP类型、孕囊周围或宫腔出血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仅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比值比为4.222,95%可信区间为1.679~10.614)。停经时间、孕囊最大直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预测术中大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829和0.899,最佳预测指标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其预测的最佳阈值为2.25 m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0.9%、75.8%和66.7%。结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是CSP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RI仔细观察子宫下段瘢痕形态,客观、准确地测量其厚度,可较准确预测术中大出血风险。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术中大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Macruz指数是否可作为心房颤动(AF)的预测指标。方法50例PAF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入选,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上Ⅱ导联的P波时限和P—R段时限,计算P/P—R段的值即为Macruz指数。比较分析PAF组和对照组的Macruz指数,将其分为≥1.4、≥1.6、≥1.8、≥2.0四个标准,评估各自的预测价值。结果PAF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Macruz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1.04)比(1.27±0.30),P〈0.01]。当Macruz指数≥1.6时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85%、72%和88%)。结论Macmz指数在PAF组和病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其≥1.6时应警惕房颤的发生。Macruz指数是可以用来预测房颤的简便、有效的心电图指标。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MACRUZ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徐州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72例进行巢氏病例对照研究。生后第4~5天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将符合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诊断标准的早产儿纳入hsPDA组,按照1∶2匹配非hsPDA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早产儿基本特征,检测血常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²检验进行数据的组间比较,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hsPDA组24例(男16例),匹配对照组48例(男30例)。hsPDA组≥Ⅱ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7%(16/24)比27%(13/48),χ²=10.422,P=0.001]。hsPDA组血小板压积和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0.002 1±0.000 9比0.002 8±0.000 9、0.21±0.10比0.32±0.07,t=-3.043、-5.093,P=0.004、<0.01),血小板平均体积大于对照组[(10.3±2.4)比(9.2±2.0) fl,t=2.713,P=0.033]。其他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及诱导剂(胶原、肾上腺素和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低和血小板压积低是早产儿发生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25、3.994,95%CI:1.305~15.689、1.143~13.958)。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具有预测早产儿发生hsPDA的中等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9,最佳预测界值为0.245,敏感度为0.67,特异度为0.86)。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和血小板压积低是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hsPDA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聚集功能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价值中等。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Ⅰ~Ⅱ期时胎儿脑-胎盘血流分布特征,探讨脑-胎盘率(CPR)在预测双胎输血综合征Ⅱ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68例TTTS(包括Ⅰ期、Ⅱ期各34例)胎儿脑-胎盘血流参数及其差异,包括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CPR、UA-PI差异(UA-PIdisc)、MCA-PSV差异(MCA-PSVdisc)、MCA-PI差异(MCA-PIdisc)与CPR差异(CPRdisc)。结果TTTSⅡ期中供血儿与受血儿UA-PI、MCA-PI及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期与Ⅱ期的UA-PIdisc 、MCA-PIdisc和CPRdi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PRdisc是TTTSⅡ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PRdisc诊断TTTSⅡ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性为64.71%,特异性为82.35%(P<0.001)。结论MCDA双胎妊娠合并TTTSⅡ期时,双胎间脑-胎盘血流灌注出现明显差异,其中CPRdisc与Ⅱ期密切相关。

  • 标签: 超声检查 双胎输血综合征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脑-胎盘率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短期预后体表心电图的预测价值。方法41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冠脉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做全导心电图,讲心电图结果按存活组和死亡组分为两组。结果因冠脉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患者在30天的随访期中,有24例死亡,17例存活。死亡组中体表心电图aVR和aVL导联ST段均较存活组抬高(54%vs18%,P〈0.05),左前分支阻滞(83%vs41%,P〈0.05)和右束支阻滞(54%vs18%,P〈0.05)更常见,但V5导联ST段压低(17%vs59%,P〈0.05)则少见。结论对因冠脉左主干病变致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其短期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部超声评分(LUS)对腹腔感染(IAI)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外科研究所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AI机械通气患者,符合脱机标准者进入脱机流程,脱机过程包括自主呼吸试验(SBT)和拔管。根据SBT是否成功(SBT成功定义为能通过120 min的SBT)分为SBT成功组和SBT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SBT前后的LUS评分;SBT成功组患者给予拔管,根据拔管是否成功(拔管成功定义为拔管后48 h内无需再插管进行有创通气)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拔管前(SBT结束时)和拔管后(拔管成功组为拔管后48 h,拔管失败组为再插管前)LU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SBT前LUS评分对SBT失败的预测价值,以及拔管前LUS评分对拔管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76例IAI机械通气患者,排除机械通气时间不足48 h、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管切开和自动出院者23例,最终53例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SBT成功44例,失败9例;44例SBT成功患者中拔管成功23例,失败21例。SBT失败组患者SBT前后LUS评分均明显高于SBT成功组(分:SBT前为13.22±1.99比10.79±1.64,t=-3.911,P=0.000;SBT后为19.00±1.12比13.41±1.86,t=-8.665,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SBT前LUS评分预测SBT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95%CI)为0.67~0.98,P=0.002〕;当最佳截断值为12.5分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4.1%。亚组分析显示,SBT成功患者中拔管失败组拔管前后LUS评分均明显高于拔管成功组(分:拔管前为14.19±1.60比12.69±1.81,t=-2.881,P=0.006;拔管后为16.42±1.59比12.78±1.54,t=-7.71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拔管前LUS评分预测拔管失败的AUC为0.81(95%CI为0.69~0.92,P=0.000);当最佳截断值为13.5分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5.2%。结论LUS评分可以有效预测IAI机械通气患者的SBT结局及拔管后再插管风险。

  • 标签: 肺部超声评分 腹腔感染 自主呼吸试验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uNAG检测联合血肌酐检测在成人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诊断预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114例成人重症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等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每组各57例,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uNAG联合血肌酐临床检验,观察比较两组的sCr含量指标和uNAG含量指标。结果AKI组的sCr含量指标和uNAG含量指标高于非AKI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NAG联合血肌酐检测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测和诊断过程中具备充分应用价值。值得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uNAG物质检测 血肌酐物质检测 重症急性肾损伤 预测价值 探讨分析
  • 简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高危类型,血运重建是治疗这类复杂病变的有效手段。SYNTAX评分对血运重建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本文将对SYNTAX评分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SYNTAX积分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B型超声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对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就诊的16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进行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淋巴结超声检查,手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和术前临床诊断及B超检查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医生触诊诊断的灵敏度为76.2%,特异性为47.6%,B型超声检查灵敏度为86.1%,特异性为74.3%。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B超医生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82.7%;年龄较小经验相对不足的B超医生灵敏度为84.7%,特异性为59.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两组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得出B超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的检查阳性率高于临床诊断,但同时B超检查受检查医师经验的影响较为显著。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B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