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设计,对幼儿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各方面发展与学习的关键期所接受的教育启蒙,为人的一生成长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早期教育 课程内容 实施反馈
  • 简介:摘要: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能够从小锻炼儿童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后期的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去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开展针对性的幼儿园早期阅读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当对早期阅读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注重创新幼儿早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小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当的开展手工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应当注重在早期阅读区活动中突出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出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教学问题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思考,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 标签: 教学活动 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 早期阅读
  • 简介:摘要:早期阅读一直以来备受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许多幼儿园也开始将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3-8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利用孩子们3-8岁的黄金时期,挖掘和引导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语言训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幼儿教学实践,探讨了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与语言训练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 标签: 幼儿园 大班 早期阅读 语言训练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胃肠疾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在手术之后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手术的影响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出现一段时间障碍,加上很多患者依从性差,容易在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临床表明,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而言,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就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探索分析。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早期阅读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小班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早期阅读活动的盛行,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初,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师幼互动是儿童和教师之间交流的基础,也是幼儿园人际关系的核心。师幼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 标签: 幼儿园小班 早期阅读 师幼互动
  • 简介: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早期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幼儿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的认识世界,培养幼儿语言和认知能力。而在早期阅读中除了教师的参与,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早期阅读需要家园共育。本文就家园共育下早期阅读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给学前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参考。

  • 标签: 家园共育 早期阅读 教师角色
  • 简介:【摘要】教师提问是幼儿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提问将搭建起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高效的沟通桥梁。本文将以早期阅读活动中导入环节为研究重点,对教师如何设计提问内容、师幼交流方式、教学组织方式等进行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期望能促进教师提问质量,激发幼儿参与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成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早期活动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9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6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13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活动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量化早期活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活动量、肩关节活动度、活动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活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2周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2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活动训练可增加乳腺癌患者活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 早期下床 活动量化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共29例,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共29例,提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比两种方案应用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法选取2018年1—5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自制调查表调查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依据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分为早期下床活动组与未早期下床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疾病种类、携带监护仪、绷带拆除、疼痛、负性情绪、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20例(54.55%)患者术后未执行早期下床活动,100例(45.45%)患者执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携带监护仪、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不理想,急诊手术、未拆绷带、留置尿管、存在肌力问题、有引流管、发生头晕与呕吐为影响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予以合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改善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加速康复外科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早期活动管理方案对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01-2019.12胃肠外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总计50例;另将2021.01-2021.12胃肠外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总计50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康复理念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活动管理方案,针对二者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结果:干预组不同阶段术后活动量、活动总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构建术后早期活动管理方案,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效果,其康复效果更优,因而适合普及使用。

  • 标签: 早期活动管理方案 胃肠肿瘤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新鲜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部位四肢及骨盆、髋臼新鲜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信息和手术信息。记录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下地活动情况,根据是否下地活动将患者分为早期下地活动组和非早期下地活动组。统计分析患者是否早期下地活动与患者基本特征、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手术相关信息等20个相关因素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6例患者,其中上肢骨折96例,下肢骨折203例,髋臼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150例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即下地活动早期下地活动组,156例患者未能早期下地活动为非早期下地活动组。两组患者在骨折部位、术前1 d夜间及当天口服含糖饮品、留置尿管、术中输液量以及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早期活动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部位和术中输液量是影响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约50%单部位新鲜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骨折部位和术中输液量是术后早期下地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早日下床活动 骨折 危险因素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循证实践规范,提高护士证据知晓率和临床操作规范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最终纳入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和2篇指南。根据证据临床转化模式的标准程序和行动促进框架(innovation-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verice,i-PARIHS),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制定可获得的解决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经股动脉心脏射频消融术的180例患者及39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循证实践。结果形成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活动指导的标准化流程和评估记录表,更新经股动脉射频消融术后护理规范。2轮证据应用后护士对各审查指标的知晓率和执行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轮证据应用后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排尿困难和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循证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股动脉 射频消融 早期活动 循证护理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活动护理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主、被动活动对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组,分别采取早期主动活动(early active motion,EAM)和早期被动活动(early passive motion,EPM)方案进行干预,16周后评估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握力(比)、捏力(比)、Strickland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测量患指TAM,EAM组为(215.48±22.75)°,EPM组为(191.00±33.15)°,P<0.01;EAM组的握力比为(78.33±19.63)%,显著优于EPM组(60.89±24.71)%,P<0.05;EAM组Strickland评分的优良率为100%,优于EPM组的优良率76.1%,P<0.05。两组的捏力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被动运动相比,指屈肌腱Ⅱ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可获得更好的手指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 标签: 腱损伤 康复 早期主动活动 屈肌腱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其早期离床活动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184例患者均为行剖宫产手术病症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展开,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实验组,n=92)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92)开展临床护理,分析对产妇早期临床活动产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4小时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长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行剖宫产手术干预的产妇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干预,可提升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时间。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剖宫产术 产妇 早期离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方案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护理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出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患者入院时间范围: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以简单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数均40例,前者实施常规活动方案展开护理康复,而观察组采取早期活动方案实施护理,比较2组高龄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三天行走距离与对照组的行走距离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的相比较:P<0.05。另外,观察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确切有效护理康复手段能够明显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早期活动方案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护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间ICU接收的机械通气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功能锻炼)和观察组(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其康复速度,值得借鉴。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标准化早期活动方案 并发症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