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1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分析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分组,对照组所选55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55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意外事件出现概率,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所选55例患者中出现意外事件的人数共计10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18.18%,实验组对应人数为3人,占比为5.45%,分析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p<0.05)。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ICU 护理工作 一般护理干预 早期预警评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ICU护理工作中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以100例ICU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与本院,并采用平均数据法分到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分析护理中的数据。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ICU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ICU护理 早期预警评分 作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其急救护理中联合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及创伤严重程度(CRAMS)评分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在急救护理中应用CRAM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及CRAMS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15.79%,P<0.05;急诊抢救时间观察组为(29.69±6.59)min,对照组为(36.95±8.06)min,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在其急救护理中联合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及CRAMS评分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及质量,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早期预警评分 CRAMS评分 急救护理
  • 作者: 李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6-10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18期
  • 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519000
  • 简介:目的:讨论对急诊患儿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讨论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于收治的急诊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儿进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判断患儿病症的危重情况,按照患儿的得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并将患儿的PEWS评分结合病情进行分析,记录患儿的评分效果。结果:PEWS4分以下患儿采用一般急诊护理,而得分5~9分患儿属于病情危重状况,在进行急诊护理时,给予患儿针对性急诊护理,对患儿完成急救后直接转入专科病房;得分10分以上患儿属于极危重患儿,实施特别护理,并在患儿急诊后直接进入ICU进行治疗。结论: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EWS)应用到急诊护理中,使急诊患儿病情分值管理,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从而能够提高急诊患儿的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急诊工作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急诊;可行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试验,盲选入研究组(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和对照组(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各53例,对比两组分诊正确率。结果:研究组分诊正确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早期预警风险评分 急诊创伤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均选自我院收录的急诊患儿,共计收录50例,均收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急诊分诊,观察组患儿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患儿的死亡率和二次分诊率。结果:组间数据对比,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二次分诊率低于对照组,二次分诊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与分流工作,积极影响大,减少工作失误,推广价值很高。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患儿预检分诊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有效性。方法:本院静配中心在2021年6月后实施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研究组),与2021年6月前实施的常规护理管理(参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各自选择50例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管理后对比的护理管理评分、护士满意度评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评分及静配中心差错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规范静配中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要求,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静配中心用药不合理、空气沉降菌、输液不良反应及职业暴露等等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改良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儿3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危重组(43例)及普通组(348例)。患儿入院后即通过PEWS系统评定患儿PEWS分值,确定两组患儿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PEWS≥3.5分)及低值组(PEWS<3.5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发生率;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及血液、消化、中毒疾病亚组,比较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及普通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危重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5.98±2.27)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2.11±1.97)分;两组患儿PEWS评分比较(P<0.05)。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别两组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Youden指数=0.756。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为68例,低值组患儿为323例。其中,高值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62例,占91.18%;普通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19例,占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高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0例,占14.71%;低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3例,占4.02%。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对急诊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在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评估中更加及时、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患儿 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明显更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P<0.05。结论:采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肺炎 早期预警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EARS法、改良Geneva评分及简化Wells评分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诊断实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3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D-二聚体检查,并采用YEARS法、改良Geneva评分及简化Wells评分进行评估,以CTPA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与CTPA行一致性分析,得到3种评分方法对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种评分方法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PA检查共检出143例肺栓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9.29%(143/364)。YEARS法检出180例肺栓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9.45%(180/364);改良Geneva评分检出212例肺栓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8.24%(212/364);简易Wells评分检出203例肺栓塞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77%(203/364)。3种评分方法肺栓塞阳性检出率高于CTPA检查(χ2值分别为7.62、26.18、19.83,P值均<0.05),但3种评分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0,P=0.058)。以CTP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YEARS法诊断敏感度为77.6%、特异度为68.8%,改良Geneva评分诊断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53.4%,简易Wells评分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54.4%,3种评分方法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P=0.434),YEARS法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改良Geneva评分(χ2值分别为11.00、8.09,P值均<0.05)、简易Wells评分(χ2值分别为19.79、10.38,P值均<0.05),但改良Geneva评分与简易Wells评分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4、0.15,P值均>0.05);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YEARS法与CTPA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而改良Geneva评分、简易Wells评分与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44、0.27、0.24)。ROC显示,YEARS法、改良Geneva评分、简易Wells评分在肺栓塞诊断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648、0.628。结论YEARS法相较于改良Geneva评分及简化Wells评分可防止过度检查,避免漏诊肺栓塞。

  • 标签: 肺栓塞 YEARS法 改良Geneva评分 简化Wells评分
  • 简介:摘要:分析电气火灾监测报警技术的现状,列举现有国标体系下的电气火灾监控报警技术及产品的 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探讨一种包含电气火灾早期隐患监测预警技术的超前预警型新一代安全技术, 提出现阶段电气火灾防范将从监控报警转向监测预警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建筑电气 电气火灾 剩余电流 故障电弧 电气老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接收的胸外科患者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风险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来说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入早期预警风险评分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胸外科疾病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融入早期预警风险评分模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有退行的必要。

  • 标签: 胸外科患者 早期预警风险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主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改良AAD风险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主诉胸背部疼痛患者16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以是否确诊为AAD分为对照组(非AAD,n=120)和观察组(AAD,n=4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所有资料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根据OR值的大小进行评分表的建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对改良AAD风险评分预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家族史、突发剧烈胸背部持续疼痛、双侧血压不对称、高血压、超声异常以及D-二聚体是诊断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值=7.84、6.96、7.04、11.38、7.12、8.15、15.07、9.11,均P < 0.05);以总分5分为预测标准,获得预测AAD发生的特异度为84.94%,敏感度为95.43%。改良AAD风险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结论改良AAD风险评分能够方便快捷地对AAD的发生进行预测,且预测价值较高。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血压 胸痛 早期诊断 多因素分析 D-二聚体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结果:在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4.76%,对照组总发生率28.57%;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7.61%,对照组满意度69.0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心痛72例(1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34例),非心源性胸痛88例(2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传统HEART评分改良HEAR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HEART评分差异。比较改良HEART评分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1组与2组改良HEART评分均高于常规HEAR评分,因为改良HEART评分分层增加,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HEART评分法分析急诊胸痛患者病情,准确率更高,数据更全面,可以更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 标签: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呈季节性流行。新型流感病毒可能导致大流行,一旦发生将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实现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是流感防控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主要流感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流感早期预警模型的原理、应用、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等,以期为流感以及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流感 监测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模型 大数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mGPS)评估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腹透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mGPS各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03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mGPS 0分组234例,1分组27例,2分组4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HR=1.067,95%CI 1.045~1.091,P<0.001)、有心血管疾病史(HR=2.057,95%CI 1.150~3.678,P=0.015)及mGPS 2分(HR=2.456,95%CI 1.338~4.510,P=0.004)是腹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GPS可用于腹透患者预后的评估,mGPS 2分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腹膜透析 预后 死亡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