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舌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1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2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统共43例患者使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以及观察组统共43例在前组基础上使用舌肌康复训练,对患者最终的干预成效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干预前吞咽功能两个组别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吞咽功能更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获得更高临床疗效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处于早期阶段的脑卒中患者,对其通过舌肌康复训练模式进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其所存在的吞咽障碍症状,患者能够拥有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 标签: 舌肌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作用。方法:择取2020年1月-12月未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对照组,择取2021年1月-12月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调查两组对流行性传染病的认知水平。结果:研究组结核病、乙肝、腮腺炎、水痘等流行性传染病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流行性传染病 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82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的观察组(41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41例),观察肾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肾功能好,并发症少,P<0.05。结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医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52例)和阿奇霉素组(53例),常规组采用普通治疗法,阿奇霉素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炎性因子CRP水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阿奇霉素组CRP水平,二氧化碳分压,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氧分压,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应用
  • 简介:摘要:磁能指的是在磁场中可以产生的能量,而磁性是由铁和异质铜原子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力。当我们将它放置于空间介质中时就会引起磁共振现象。磁现象是由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产生的,而这种现象与我们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当核磁共振探针与病理研究器连接后就能对不同类型疾病做出准确识别;并且可以通过分析磁场强度来探究出肿瘤细胞或组织器官周围环境是否异常变化以及肿瘤成像过程中是否有失真、畸变等现象进行评估;从而为人们进一步了解人体病变的演变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不稳定磁场 金属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30例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癫痕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腔内超声与经腹超声诊断,同时参照综合诊断结果(CT及临床病理学诊断)进行诊断结果符合率对比,以明确腔内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腔内彩超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中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6.67%,经腹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3.33%,腔内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较经腹超声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进一步干预准确指明方向,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早日改善。

  • 标签: 腔内彩超 诊断 剖宫产 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于晚期肿瘤的病人进行使用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的安宁疗护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之间所接收和治疗的病人共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之后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使用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进行安宁疗护,之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可知,在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MQOL)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晚期肿瘤 安宁疗护 多学科团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腹股沟疝气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进行传统诊断,给予实验组超声检查诊断,对比两组的检查效果和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通过诊断干预,常规组的整体诊断率为80%,实验组为96.67%;前者的临床检查效果为76.67%,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6.67%,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气疾病检查中,科学应用超声检查诊断技术,整体的诊断准确性高,操作快,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超声检查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探讨超声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诊断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选取典型代表40例进行具体分析,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统计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总结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瘤应用超声内镜诊断的价值。结果:所有的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37例。利用超声内镜经诊断后确诊的患者有33例,诊断准确率为(89.19%);根据诊断结果分析得知,直肠和胃部是主要病变部位,黏膜下层是病变起源下层,表现为光滑且制定较硬,以黄色和白色为主,球形和半球形为病变部位的主要形态。结论: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应用超声内镜完成,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内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探讨甲亢平消丸联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经过本院诊断后确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中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VSD对深度烧伤后创面的修复效果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入的31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实施VSD修复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另外15例患者记录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创面愈和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修复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x2=6.3085;P<0.05);统计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和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示观察组的时间更短,且统计学分析得到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深度烧伤的患者采取VSD修复和术后针对性护理指导,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患者身心压力的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之间,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VSD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方法:将本社区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社区护理干预实施于研究组患者中,对比组间患者干预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血压水平均得以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其血压水平,继而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 血压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纵向观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血小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基线招募761例HIV感染者,随访次数≥1次的HIV感染者608例,随访率为80.0%(608/761),6、12和24个月的随访HIV感染者分别为374、555和233例。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偏高(>300×109/L)的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在无明显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女性的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男性(P<0.05);有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基线平均血小板计数女性仍高于男性(P<0.05),但各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5.90,95%CI:1.09~10.70,P=0.016)、基线血小板计数(β=0.82,95%CI:0.79~0.86,P<0.001)和随访时间(β=1.76,95%CI:1.52~2.01,P<0.001)呈显著正相关。对同时有12和24个月随访记录的220例HIV感染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10.50,95%CI:2.24~18.74,P=0.013)、基线血小板计数(β=0.71,95%CI:0.65~0.77,P<0.001)和随访时间(β=1.60,95%CI:1.20~1.9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β=-0.42,95%CI:-0.78~-0.06,P=0.021)呈负相关。结论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平均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男性,应关注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的性别差异,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血小板计数 性别 肝纤维化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不良反应、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3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依从率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有效率,降低其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支气管肺炎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高频超声检查,后经关节镜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比较MRI、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小腿肌腱损伤,肌腱撕裂45例,肌腱炎17例。肌腱完全撕裂MRI主要表现为肌腱连续性中断,T2WI信号增强,撕裂处可见扭曲,断端不规则,呈马尾样改变;肌腱不完全撕裂主要表现为肌腱内部呈线状或局部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局部纤维增厚。肌腱撕裂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部变薄,回声部分中断,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回声,可延伸至肌腱;肌腱炎表现为肌腱增厚,回声多不均匀,可见散在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MRI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1.25%、88.46%、94.91%、68.42%,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分别为88.70%、81.25%、87.18%、94.82%、65.00%;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95.16%、87.5%、93.58%、96.72%、82.35%,各方法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高频超声对小腿肌腱损伤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两者联合可小幅提高诊断效能,临床上可根据检查情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频超声 肌腱损伤 小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19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取对象为8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随即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40例,所对应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分级明显更高,恢复情况明显更好,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优质护理 肌力恢复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 标签: 婴儿,早产儿 出生体重 体格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