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发生心脏骤停的43例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结果:43例心脏骤停患者,有1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达25.58%。结论:及时的心肺复苏及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56例心肺复苏患者,对其心肺复苏处理期间临床护理干预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病情观察、除颤护理、药物复苏、并发症预防等,总结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1.79%;本组心肺复苏后肺水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干预后FVC、FEVI、PaO2、PaCO2、SaO2等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提高复苏效果,减少安全隐患及风险,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很多时候民警的日常工作,除了预防和打击犯罪之外,更多的是为百姓服务。为此,我刊综合了许多一线情况,开辟了这个为基层民警提供实用技术、技巧的栏目。本期所编辑的现场心脏复苏技术,得到了北京公安医院多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希望能为干警提供解决突发医疗事件的基本常识。

  • 标签: 现场心肺复苏术 实用技术 日常工作 民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院心脏呼吸骤停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均采用CPRmodel心肺复苏,为实验组;其余38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能更好的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血氧分压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总计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40例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抢救情况,包括心跳恢复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骨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并发症 心跳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总计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40例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抢救情况,包括心跳恢复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骨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并发症 心跳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内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对比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在苏醒前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前两项明显更高,后一项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52.0%、复苏总有效率94.0%,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4.0%、复苏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良反应率46%高于参考组患者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南山区公众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12月通过问卷方法对宁南山区775名公众开展CPR有关急救知识调查,观察采取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开展CPR培训前后公众的CPR知识知晓率、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合格率情况。结果培训后,公众在熟知急救电话、意识判断方法、呼吸停止判断方法、人工呼吸实施方法、CPR有效指征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方面的CPR知识评分、操作考核评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急救电话(分):82.68±8.54比60.25±10.38,意识判断方法(分):79.46±10.82比58.35±9.26,呼吸停止判断方法(分):80.85±9.64比59.26±11.45,人工呼吸实施方法(分):81.54±9.48比56.47±10.54,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分):80.35±10.48比59.56±9.85,CPR有效指征(分):81.02±9.45比58.21±8.69,操作考核评分(分):60.25±10.45比50.38± 9.68,操作考核合格率:60.39%(468/775)比12.13%(94/775),均P<0.05〕。结论采用PTC模式有助于公众CPR培训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初级创伤救治: 培训 宁南山区 公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新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为培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月,面向中国医科大学全体2021级新生开展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并于2022年1月采用分层等比例抽样选择1 11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培训效果。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程度的差异和学生对操作各步骤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类特设专业、护理学类专业、其他医学类专业、非医学类专业分别有87.9%(362/412)、88.6%(147/166)、75.0%(123/164)、76.5%(176/230)、84.8%(123/145)的学生认为心肺复苏普及非常有必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P<0.001);对于心脏骤停的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的操作方法,分别有80.5%(899/1 117)、71.9%(803/1 117)、95.2%(1 063/1 117)、86.9%(971/1 117)、89.5%(1 000/1 117)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7,P<0.001);84.5%(944/1 117)的学生因为担心能力不足而影响对陌生人施救;67.1%(749/1 117)的学生希望接受紧急情况下决策与团队调动能力方面的培训。结论2021级新生普遍认同心肺复苏普及的必要性,但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但各步骤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建议加强医学院校新生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忽略每一个步骤。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践技能 医学生 新生 认知 调查
  • 简介:目的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术的掌握程度及各科开展培训的情况。针对问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培训方案。旨在使全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建立一套完整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新问题处理计划流程。建立师资队伍及院科两级培训机制。将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使全体医务人员快速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结果培训结束后进行抽查考核,抽考合格率为87%。未合格者经强化训练补考后全部通过。结论对全体医务工作者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利用PDCA循环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借助这一手段,全院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指日可待。

  • 标签: PDCA循环法 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知识 持续教育 技能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管理的方法,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方法在胸外按压、球囊通气、报数等过程引入细节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范操作,加强对现场培训的督导,重视细节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结果在胸外按压的频率、球囊通气的有效率、5个CPR循环所用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注重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参与心肺复苏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

  • 标签: 临床护士 双人CPR 培训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社区全科医师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依据和成果展示。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充分发扬三甲医院担当作为的精神,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于2016年建立天津市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此次研究,将和平区卫生计生委委托培养的47名社区医生成功输送到天津市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基地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及考核,通过对比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来评价培训的有效性。结论  社区全科医师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与技能操作水平薄弱,但临床工作对其提出较高要求。基层医师是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技术是考核社区全科医师基本的职业要求。此次研究结果证实以三甲综合医院为主导的社区全科医师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社区全科医师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社区全科医师  三甲综合医院  主导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萨博心肺复苏与徒手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上寻找更加合适的心肺复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萨博组和徒手组,每组75例,分别采用萨博心肺复苏以及徒手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复苏时间、30min自主心律存续时间、复苏30min内进入高级生命支持病例率、超长复苏率以及存活出院率。结果与徒手组比较,萨博组首次复苏时间明显的减少,30min自主心律存续时间、复苏30min内进入高级生命支持病例率以及超长复苏率均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出院率之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徒手心肺复苏比较,萨博心肺复苏能够明显的缩短患者的首次复苏时间,延长患者自主心率存续时间,提高超长复苏率,患者的存活率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萨博心肺复苏 徒手心肺复苏 临床效果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存在伦理问题的对策,指出了对于施行心肺复苏的伦理认识的关键环节,即加强职业道德要求、积极复苏、结局的正确理解。为医护人员正确施救所面临伦理问题释疑。

  • 标签: 心肺复苏 伦理 心跳呼吸骤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