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促进我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例ADR报告中,以医师报告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7.4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3%;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21.54%。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院内上报的7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发生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工作年限、事件发生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管道滑脱29例占41.43%,给药错误8例占11.43%,重病人管理欠缺7例占10.00%。结论使用根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根因分析法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心2007年收到的818份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和抗肿瘤药为主;医疗机构报告了729(89.12%)、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共上报了89例(10.88%)。结论应重视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全方位的严重ADR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 标签: 药品 不良事件 监测 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减少延迟报告和漏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提高主动上报件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网络化管理,内容包括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营造医院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制定护理不良时件报告的范围及护理不良事件网络报告程序。2009年实施网络上报,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27件,实际知晓131件,主动上报率为96.9%,较2007年、2008年的主动上报率大大提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网络 主动上报率
  • 简介:摘要病患在接受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出现多种的护理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不但给病患增加更多的痛苦,还会让医院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这些年,由于我国的医疗体系在持续的发展,各级医院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日益提高,但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会造成医院的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及时发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且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可大大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巨大的意义。所以,本文就我院出现的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里涉及的18名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得出下述结论。

  • 标签: 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方法产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2011年2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论文分别对不良事件的原因、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产科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2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例高,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78.26%;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与护理人员在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占35.73%。结论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

  • 标签: 产科 护理 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得到经验教训,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通过对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并对事件的类型、发生原因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有很多类型,需要相关你热源及时进行防范措施。结论当前,我国的护理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相关人员需要对病例进行回顾,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安全对策。方法回顾性我院2012-2015年间125例病人发生跌倒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跌倒例数、年龄结构、伤害严重度等级、跌倒地点。结果住院患者跌倒以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为主体。跌倒地点频率最高依次是卫生间、病室、走廊。跌倒事件逐年上升,伤害严重度等级中1级伤害程度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多,2伤害程度有下降趋势,3级伤害程度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对策,协同跨部门合作,才能有效地、致力地降低跌倒/坠床的伤害程度,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标签: 跌倒事件 分析 对策 管理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来抑制蛋白质(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程序性死亡 1 受体 [PD-1] 及其配体 [PD-L1])的表达,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抗癌。目前,抗CTLA-4(易普利姆玛)和抗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派姆单抗)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结受累的III期疾病。现在的数据表明,相当大比例 (20–50 + %) 的患者,即使是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在 ICI 治疗后仍存活数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69例不良事件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分布科室进行分析,结果排前三位的是跌倒、非计划拔管、用药错误。结论:加大核心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强化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提高护士的风险防护意识,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近年来,如何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中挖掘潜在的器械使用风险,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机制,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对某医院2021年全年度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梳理,分析数据及事件频发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为公众用械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749例。记录患者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史、哮喘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入液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及镇静药物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麻醉不良事件118例(6.75%),未发生1631例(93.25%)。1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最多〔73例(61.86%)〕,循环系统不良事件次之〔41例(34.75%)〕,无操作损伤相关不良事件。麻醉苏醒阶段发生的病例最多〔47例(39.83%)〕,麻醉维持阶段次之〔40例(33.90%)〕。不良事件组平均年龄大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身麻醉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现状分析,对于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大致了解,提出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提供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设置产品标识码三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措施的优化策略,为我国医疗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 事件监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