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亦称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做出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包括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为目的的一切行为。攻击行为普遍存在于儿童之间,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性、个性以及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传统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因素,还有个体认知因素等。因此,对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矫正策略可以从认知训练,情绪宣泄,意志培养和行为干预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干预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 标签: 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月对我市常住户籍儿童的抚养人进行抽查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干预。结果本文入组研究的儿童进食频率最高的食物依次是米饭、蛋类、蔬菜和水果;仅50.82%(370/728)的儿童表现为不挑食或偶尔挑食;91.76%(668/728)的儿童除正餐外还进食各类零食,其中61.68%(449/728)的儿童主要以水果为主;62.77%(457/728)的儿童可以做到在固定的位置上进餐,不随便离席,但边看电视边用餐及边玩边吃的行为较为普遍。52.34%(381/728)的儿童在幼儿园里进餐比在家里表现好,有19.78%(144/728)的儿童经常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餐厅进餐。针对上述不同饮食行为问题;经过9个月的积极干预随访干预组9项饮食行为问题的综合评分由(19.73±0.12)分明显下降到(14.31±0.22)分(P<0.05)。而对照组的9项饮食行问题的综合评分在T0~T4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T1~T4各时间点的9项饮食行为问题的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合理的饮食行为干预可改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交互式干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干预方法。

  • 标签: 儿童 饮食行为 问题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幼儿教师干预行为存在时机不当和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教师应有积极的干预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干预,创设可实施积极干预的环境,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标签: 幼儿 冲突行为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病人自杀行为干预措施和护理。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所有住院的癌症病人心理特征的统计分析,重点对两例食管癌病人跳楼自杀行为的分析,找出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方法和对策。结果癌症病人36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6.66%,其中存在自杀倾向的病案23例,占癌症病人数的63.88%,自杀身亡的病案2例,占癌症病人数的5.55%。通过对这类病人的心理干预,及时发现了17例癌症病人的自杀行为,阻止了17例自杀倾向自杀行为的演变。结论癌症病人的心理指导尤其重要,能够及时的发现自杀心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阻止自杀事件的发生。但还是有两例病人跳楼自杀身亡,给家属、医院、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应该加强对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心理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癌症病人走出心理阴影,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症病人 自杀 心理干预
  • 简介:儿童行为问题包括行为和情感两个方面,其成因不外乎先天自身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课题组通过综述国内外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成因的研究结果后,首次用流行病学病因轮状模型解释儿童行为问题的因果联系,并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支持系统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策略。

  • 标签: 学龄儿童 行为问题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一词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社会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内都引起了高度重视。网络的发展使青少年逐渐从传统的欺凌走向虚拟世界,进而转向网络欺凌,由于网络欺凌有较强的匿名性与隐蔽性,加之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因此,控制网络欺凌的发生有一定的难度。研究从青少年自身出发,探讨引起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原因进而提出干预策略,以期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还青少年一个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欺凌 策略
  • 简介:摘要:幼儿冲突行为在幼儿园中时有发生,以往所采取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和直接,无法真正化解幼儿之间的矛盾,让幼儿从中得到成长。因此,在新时期幼儿冲突行为干预的效果的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处理水平上的要求随之大幅度提升,这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在新时期的崭新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将对 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展开研究。

  • 标签: 幼儿冲突行为 干预策略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幼儿欺负行为是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学前教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跨领域的障碍。幼儿欺负行为不仅会对其他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对欺负行为的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欺负行为,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幼儿教育 欺负行为 策略
  • 简介:摘要:在幼儿成长及发展阶段的各项能力水平在不断提升,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与周围的人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家长及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与他人产生冲突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将冲突类型进行分类。合理而正当的冲突行为会推动幼儿社交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可是有一部分的冲突行为是不正常的,应当引起教师及家长的重视,探究并实施对幼儿这些冲突行为的相关干预对策,以真正推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与进步。

  • 标签: 幼儿 冲突行为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行为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不好的行为习惯将会阻碍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家庭教育,导致其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地影响,缺乏足够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其行为、习惯上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更具挑战性。基于此,本文结合个人经验,从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因素入手,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措施,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 标签: 农村 留守儿童 行为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幼儿园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在启蒙阶段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技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以及学校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生活当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情况而产生矛盾与冲突,幼儿的冲突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还有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幼师需要及时干预幼儿的冲突行为,并且在调查以及调解的过程中彻底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可以和睦相处。本文将围绕幼师干预幼儿冲突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提出三点策略探讨相关实践研究。

  • 标签: 教师干预 幼儿冲突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孤独症学生由于在社会互动和沟通上存在质的障碍,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常常因无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情绪而出现种种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既影响自己学习,也会妨碍班级其他同学学习,更会干扰到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正向行为支持从学生的问题行为出发,通过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采取前事控制、后果处理、行为教导等多元化的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因此,本文对于正向行为支持对孤独症学生问题行为干预探究进行全面的探究。

  • 标签: 正向行为支持 孤独症学生 问题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干预外伤性截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50例外伤性截瘫病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家访组(2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家访组在院外实施康复指导。结果家访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随访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其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外伤性截瘫家庭随访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目前本院服药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系统性随访管理,进行有效督导,改进随访干预体系模式势在必行,有利于了解患者服药的动态情况,及时纠正依从性低等问题。方法从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新入组的抗病毒治疗患者,按改进后模式进行随访干预管理,对比未干预前的随访脱失率、CD4检测率、随访率,达到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结果改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随访干预体系模式后,抗病毒治疗4次随访率由88.1%升至92.36%,脱失率由7.5%降至3.4%,CD4两次检测率由91.27%升至99.31%。结论改进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干预体系模式,定期进行了艾滋病毒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1。从而达到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随访脱失率,提高随访率。从而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随访干预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病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后管理中,有助于提升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提升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效果。

  • 标签: 早产儿 随访管理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