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睡眠不良患者占81.5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正常人常模比,各维度因子分及PSQI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外科住院患者比较,PSQI总分高,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内、外科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心脏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并从影响因子入手,实行综合的治疗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睡眠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改善术后康复效果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加快康复外科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心胸外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抗凝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抗凝依从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于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维持INR比值在理想范围内,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路径式健康宣教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临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132例,依据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添路径式健康宣教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并探究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采用路径式健康宣教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手术操作的了解程度,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路径式健康宣教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7例。结果围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正念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148例风湿性心脏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常规+正念疗法)、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情绪及整体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整体依从性较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后采取正念疗法效果显著,焦抑郁情绪评分效果明显降低,术后的整体依从性相对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念疗法 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正念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 148例风湿性心脏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 74例 /常规 +正念疗法)、对照组( 74例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情绪及整体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整体依从性较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后采取正念疗法效果显著,焦抑郁情绪评分效果明显降低,术后的整体依从性相对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念疗法 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焦虑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FD)调查确定是否存在焦虑,并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其相关因素。在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后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全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其相关因素包括与疾病,医院环境及社会有关等3方面,用围期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对所采取护理措施进行评价,满意者31例占45.59%。较满意33例占48.53%。不满意4例占5.88%。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反应,据不同反应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对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有良好作用,有利于术后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焦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10例入治疗组,同期随机的10例瓣膜置换合并房颤患者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PB(体外循环)时间、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评价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超声显示左心房比术前明显缩小,治疗组术后1、3、6个月窦性心律分别为80.0%、90.0%、80.0%,对照组分别为10.0%、10.0%、0%。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AF安全有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外科手术 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知信行教育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96例患者。依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及实验组(知信行教育模式)各48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行为规范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知信行教育模式有利于其掌握健康知识,规范生活中行为。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知信行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疼痛是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的病人进行统计,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51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疼痛护理,对照组采用疼痛护理常规,进行为期7天的追踪观察,分析2组结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连续7天的VAS评分和对疼痛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疼痛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术后疼痛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个性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μg?kg-1,10~15min泵注),之后采用静脉泵持续泵注(0.2μg/kg?h)至毕,对照组患者予以等量0.9%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CPB前10min(T1)、升主动脉开放(T2)、CPB后10min(T3)及术后6h(T4)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ERO2)、血浆S-100β蛋白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T2的SjvO2高于T1,Ca-jvO2和ERO2低于T1(P<0.05),而观察组T2的SjvO2明显高于对照组,Ca-jvO2和ER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2-T4的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T1(P<0.05),而观察组T2-T4的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改善脑氧代谢水平,减少脑缺血缺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术后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共98例,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置换后心功能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4月至20214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心功能的变化,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进展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并测量术后心功能指标;根据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心功能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年龄、性别、HbA1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数量、糖尿病患者数量、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I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钙蛋白-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高血压患者数低于进展组(P

  • 标签: 开胸瓣膜置换术 术后心功能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ICU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患者,从中抽取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各30例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两组ICU期间指标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与ICU入住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护理干预期间生活质量与情绪状况评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整体护理效果比较,ICU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更为突出。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集束化护理 情绪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瓣膜置换后实施ICU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均进行瓣膜置换,随机分为ICU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0例)与ICU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观察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瓣膜置换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ICU综合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同期组与非同期组,每组45例。非同期组予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同期组予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优良率、术后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水平、心功能分级、缺血持续时间、缺血发生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同期组手术优良率(95.56%,43/45)高于非同期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非同期组(t=19.73、14.75,P均<0.05)。术后3个月,同期组LVEF高于非同期组,LVED短于非同期组(t=6.19、4.02,P均<0.05)。同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非同期组(U=3.21,P=0.001)。术后3个月,同期组缺血持续时间短于非同期组,缺血发生次数少于非同期组(t=15.30、51.24,P均<0.05)。同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3/45)低于非同期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有利于提高手术优良率,改善心功能水平、缺血状况,加快患者恢复,手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7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植入联合非同期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呼吸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桥血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74,t=13.957,P<0.05),观察组桥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且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已进入撤机前自主呼吸试验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83例)和撤机失败组(20例)。通过超声技术测定患者的膈肌增厚率(DTF)和膈肌移动度(DE),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TF和DE用于预测呼吸机撤机结果的价值。结果83例撤机成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31例,年龄为(56.5±5.5)岁;20例撤机失败组患者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8例,平均年龄为(57.3±6.2)岁。撤机成功组患者的左侧DTF、右侧DTF、左侧DE、右侧DE分别为(39.0±17.8)%、(57.7±1.2)%、(11.9±4.3)mm、(18.5±1.4)mm,均高于撤机失败组患者,分别为(18.1±4.5)%、(19.9±2.3)%、(6.2±2.8)mm、(11.9±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撤机成功患者左右侧DT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1%和88%,敏感性分别为90.46%和96.07%,特异性分别为87.83%和89.67%;左右侧D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3 mm和12.7 mm,敏感性分别为81.38%和85.56%,特异性分别为80.24%和87.23%。结论膈肌超声可较准确地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呼吸机撤机的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 心脏瓣膜置换术 呼吸机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