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唐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0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3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急诊科,贵州 贵阳550002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治的创伤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后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及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较对照组17.5%更低,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5%较对照组77.5%更高,接收科室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0%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创伤;转运工作;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的92名急诊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急诊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急诊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心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第4个时期,特征是心电活动停止,循环呼吸迅速衰竭,往往预后不佳。如何有效预测心搏骤停是诊疗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搏骤停中应用的研究不断突破,从最初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制定出仅包含基本生命体征指标的传统评分系统,发展到不断增减变换参考指标、增加样本量制定出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的改良评分系统。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评分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突破了既往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前沿进展,总结了研究成果、空白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分级诊疗政策,论述了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方向。

  • 标签: 心搏骤停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诊留诊观察患儿6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1.09±0.72)d,留诊时间(3.21±1.16)d,留诊观察费用(3.09±1.28)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6.76%(329/340);对照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2.85±1.45)d,留诊时间(6.88±2.87)d,留诊观察费用(4.85±2.13)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0.00%(316/3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34、9.102、10.328、12.54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5/340),护理满意度评分(95.88±1.97)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9%(19/340),护理满意度评分(89.31±4.2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3.881、14.552,均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可以缩短留诊时间,提升转入科室准确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 急诊室,医院 危险性评估 早期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护理标识结合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的作用。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科静配中心工作的护士共计30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标识管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标识基础上结合了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的护理差错事故。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1.67%、核对错误发生率为2.67%、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为0.67%,对照组护理人员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5.00%、核对错误发生率为6.67%、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为3.33%,实验组错误的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证明,护理标识结合改良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 改良预警评分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 e-fMEWS),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 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⑴患者住院时间≥24 h;⑵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⑴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⑵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⑶接受姑息治疗患者;⑷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e-fMEWS评估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比例下降0.03%;启动RRT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发生院内呼吸心搏骤停例数下降(12.2% vs. 13.2%)及转入重症监护单元例数较少(42.8% vs. 50.6%),治愈/好转率提高(58.4% vs. 56.1%)。结论应用e-fMEWS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通过早期识别非重症单元的潜在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智能早期预警评分 人工智能 快速反应团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进行院内转运的患者140例,按进入手术室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10月1日—2020年11月15日入手术室)和试验组(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31日入手术室),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转运方式进行转运,试验组基于校正MEWS构建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及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转运到病房和ICU的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期间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技术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校正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可降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术后转运 院内转运 转运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8例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MEWS评分及此基础上层级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应用MEWS评分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老年 危重症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分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降低了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的应用。方法:将我院 160例急诊内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比较两组二次分诊的概率。结果:实验组二次分诊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急诊内科患者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2015年4-2016年8月本院内科急诊留观以上处置患者426例,均进行MEWS评分,再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0~4分段死亡0例,死亡率为0,5~9分段死亡3例,10分以上的在急诊科死亡6例。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通过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更充分的依据,进而提高了急诊护理的针对性。

  • 标签: MEWS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将改良早期预警(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分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分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 标签: 急诊护士 急诊分诊 改良式早期预警
  • 简介:脊柱损伤是临床常见外伤类型,多发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典型症状表现为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难以翻身起立,此外,脊柱损伤病情较为复杂,复合伤、多发伤较多,患者预后较差[1]。经初步抢救因诊治需要,需进行院内转运,但此类患者病情危重,转运使患者处于移动环境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进而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2]。因此,做好转运前评估、备齐抢救物品、合理安排转运人员对降低转运风险、减轻转运人员压力具有重要意义[3]。分级转运模式是从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支持情况、循环支持情况、意识状态及症状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分配转运人员、准备转运设备及药品,针对病情较为严重者,不主张转运,待生命体征稳定再转运,进而可有效提高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促进早期康复。但临床工作经验得知,分级转运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对病情的分级评估受医护人员主观经验影响,仍存在一定缺陷[4]。

  • 标签: 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 分级转运模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院内转运
  • 作者: 李艳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6-10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18期
  • 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519000
  • 简介:目的:讨论对急诊患儿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讨论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于收治的急诊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儿进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判断患儿病症的危重情况,按照患儿的得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并将患儿的PEWS评分结合病情进行分析,记录患儿的评分效果。结果:PEWS4分以下患儿采用一般急诊护理,而得分5~9分患儿属于病情危重状况,在进行急诊护理时,给予患儿针对性急诊护理,对患儿完成急救后直接转入专科病房;得分10分以上患儿属于极危重患儿,实施特别护理,并在患儿急诊后直接进入ICU进行治疗。结论: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EWS)应用到急诊护理中,使急诊患儿病情分值管理,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式,从而能够提高急诊患儿的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急诊工作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急诊;可行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工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396例急诊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采用NEW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进行估测。结果NEWS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与直接护理工时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患者护理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WS评分系统估测结果每增加1分,患者临床所需总护理工时需要相应的增加大约7.5 min,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138.094+7.529×NEWS评分结果。结论NEWS评分系统用于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真确度较高,易于操作,对于临床更好的分配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抢救 护理工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均选自我院收录的急诊患儿,共计收录50例,均收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急诊分诊,观察组患儿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患儿的死亡率和二次分诊率。结果:组间数据对比,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二次分诊率低于对照组,二次分诊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与分流工作,积极影响大,减少工作失误,推广价值很高。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患儿预检分诊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0例急诊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评分分诊,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因首次分诊后出现病情变化而进行转诊的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1.25%,分诊准确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98.75%(79/8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具有评估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点。它能很好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合理使用可大大降低急诊死亡率、并发症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本方法适用于院前急救、急性创伤/非创伤患者、运输患者和老年患者。经本部门验证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患者 应用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