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运用瓣膜置换,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与体外循环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35%,术后运用呼吸机时长为10至63h,在开放升主动脉之后有57.5%达到心跳自动恢复,而42.5%需要电击复跳;有5%患者出现术后早期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瓣膜置换运用可以保证治愈效果,改善相关手术指标效果。

  • 标签: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近几年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随后抽选4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两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变 围手术期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护理中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心脏瓣膜置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心脏瓣膜置换护理之后的服药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41例心脏瓣膜置换护理之后的服药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在临床上的服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应用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予以连续性护理对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2020年2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心胸外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所有患者依据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分组,对照组31例进行传统护理干预,探究组29例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项对比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不仅能够良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还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整体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前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138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70例和对照组 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治疗护理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治疗护理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和 治疗依存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p< 0.05 )。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预防心脏瓣膜置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风心病 机械 瓣膜置换 自我管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瓣膜置换实施ICU护理的效果。方法: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展开研究,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实验组(n=30),瓣膜置换对照组接受常规ICU护理、实验组接受ICU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33%、20.00%;实验组机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瓣膜置换实施ICU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综合护理 常规ICU护理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心脏瓣膜置换频发室颤的患者CRT-D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 ;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右颈静脉临时起搏器的护理;CRT-D术后的护理; 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家属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延续护理,提高CRT-D术后的生活质量等。经过3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择期办理出院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恶性心律失常,CRT-D植入术,护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和体会。方法:从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选择了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手术后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强调了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变 置换手术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0月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开下心脏瓣膜置换(单瓣/双瓣)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BMI18~26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与个体化PEEP组(P组)。充分肺复张后,C组设置PEEP为4 cmH2O;P组采用阶梯PEEP法进行PEEP滴定。2组患者入ICU后设置PEEP 4 cmH2O。于麻醉诱导前(T0)、肺复张前(T1)、PEEP通气20 min(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IL-6及TNF-α浓度,T1~T4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气分析诊断肺部并发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P组PEEP[(6.1±1.4) cmH2O]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P组T3时血清IL-6和TNF-α浓度降低,T2时CVP升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停机后早期应用个体化PEEP通气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正压呼吸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PB期间吸入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单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体重47~8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4):对照组(C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A组)和七氟烷组(S组)。CPB期间,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C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3 mg·kg-1·h-1,同时经膜式氧合器吸入0.5 MAC七氟烷,S组CPB经膜式氧合器吸入(1.0~1.5)MAC七氟烷。3组术中均维持麻醉镇静指数值40~60。于麻醉诱导前(T1)、停CPB后30 min(T2)、停CPB后6 h(T3)和24 h(T4)时取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SE和Tau蛋白浓度。结果与C组相比,S组T2,3时血浆NSE浓度和T2~4时血浆Tau蛋白浓度降低,CA组T2时血浆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CA组相比,S组T2,3时血浆NSE浓度和T2~4时血浆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CPB期间吸入七氟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脑损伤。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置换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抗凝治疗、协助医师制订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用药方案的实践。方法:临床药师参与3例典型心脏瓣膜置换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阐明心脏瓣膜置换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三大常见原因及其CRRT抗凝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病因制订个体化的CRRT抗凝方案,并跟进治疗效果,提供药学服务,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医师接受了临床药师的治疗建议,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根据自身掌握的疾病病理生理特点和药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协助医师确立更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急性肾衰竭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米力农对风湿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2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行瓣膜置换,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米力农0.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d。术后第5日评估2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脏指数。结果:术后第5日,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33%(38/60),观察组为93.33%(56/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和心脏指数分别为(39±4)mm、(54±6)mm、55%±5%、33%±3%和(3.4±0.3)L/(min·m^2),观察组分别为(36±3)mm、(49±6)mm、63%±7%、37%±4%和(3.8±0.4)L/(min·m^2),2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能够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的心功能。

  • 标签: 米力农 心脏瓣膜置换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患者26例作为研究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疗效确切。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风湿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重要性。方法:入选研究者均为风湿性心脏患者(时间、年龄、总人数范围依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30~58岁、100例),以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传统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各项自理能力评分干预后均低于观察组,SF-36评分及总安全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风湿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对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效果,还可减少胸腔积液、心律失常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甄选在我院心外科进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61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选取患者依据信封抽取方式予以随机分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命名为探究组,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可自理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后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可以良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表现在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可自理时间减短几方面,值得依据临床需求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术后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21.07~2022.12时间段,本院收治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样本,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康复护理干预);统计对比:(1)生活质量;(2)护理满意度。结果:施行康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相较之对照组,纳入人员各项指标有积极优化(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确,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术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开展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6个月时接受随访。总结所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I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数据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瓣周漏、心包积液、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大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肢体位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60例膝关节置换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除1例未达到预期效果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锻炼,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体位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