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睡眠不良患者占81.58%。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正常人常模比,各维度因子分及PSQI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内、外科住院患者比较,PSQI总分高,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内、外科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心脏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并从影响因子入手,实行综合的治疗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睡眠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心脏瓣膜围术期施行优质护理的 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100 例的 心脏瓣膜 置换术患者,对照组( n=50 )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n=50 )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指标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就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时 P < 0.05 。结论:于 心脏瓣膜围术期施行优质护理 能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围术期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气道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被拓展,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也在完善及更新,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已成为重中之重。如何让气管切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既能够顺畅呼吸,也能够顺利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想法及要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对气管切开患者管理的高要求。当前吞咽说话瓣膜已成为辅助治疗气管切开患者重要的工具,在气管切开病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总结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气管切开 说话瓣膜 吞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脏超声诊断对老年钙化瓣膜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 50 例确诊老年钙化瓣膜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50 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同意进行实验,并且两组人员均行超声检查诊断。对两组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老年钙化瓣膜病观察组的心脏各项形态变化,根据临床资料分析病情,收集并统计观察组的老年钙化瓣膜病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出现主动脉瓣膜钙化有 35 例( 70% ),二尖瓣膜钙化有 9 例( 18% ),主动脉瓣膜钙化联合二尖瓣膜钙化有 6 例( 1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形态变化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心脏超声诊断老年钙化瓣膜病有很高的检出率,可以清晰地观察出患者的心脏的形态、病变部位以及功能变化情况等,对临床上对老年钙化瓣膜病的治疗和病情进展提供很好的资料援助,临床应用价值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钙化瓣膜病 心脏超声 主动脉瓣膜 二尖瓣膜
  • 简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degenerativeheartvalvulardisease,SDHVD),是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及钙化,使瓣膜和/或其支架的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组心脏病。作者对2001年2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32例SDHV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分析 DISEASE HEART SDHVD 退行性变
  • 简介: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再次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对12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再次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观察、护理,统计术后18小时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住ICU天数.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出血量相对少,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住ICU天数少.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采用较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再次换瓣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会导致言语、吞咽、呼吸、嗅觉等多方面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说话瓣膜作为单向通气阀,可恢复闭合的上呼吸道及正常的呼吸模式,重塑声门下压力,有利于改善言语功能,减少渗漏及误吸,改善呼吸及嗅觉功能,提升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具体作用机制、结构及操作方法。

  • 标签: 说话瓣膜 气管切开 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病患进行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有50例,接受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其余5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论 依据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针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患在术后实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综合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SCVD)实施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7月本院收治的113例疑似SCV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超声检查对SCVD的诊断效能,并对比SCVD与非SCVD老年患者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彩超检查诊断为SCVD的患者共52例,检出率为96.30%,诊断SCVD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35%、96.30%、98.31%,具有较高诊断效能;SCVD与非SCVD老年患者LVEF、LAD、LV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诊断SCVD的准确率高,且通过对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超声诊断 超声心动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术且年龄≥60岁、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患者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手术资料。以是否发生LCOS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连续型变量的变化趋势对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影响,在危险因素中取连续型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年龄(65.3±3.8)岁。LCOS组21例,非LCOS组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术前LVEF<40%、失血量/总血容量>20%、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5.067,95%CI 1.320~19.456,P=0.018)、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OR=3.100,95%CI 1.026~9.368,P=0.045)、合并肾功能不全(OR=3.627,95%CI 1.018~12.926,P=0.047)、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OR=4.539,95%CI 1.483~13.887,P=0.008)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60~<65岁患者比较,65~<70岁(OR=1.784,95%CI 0.581~5.476)与≥70岁(OR=4.400,95%CI 1.171~16.531)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升高;随年龄增加,LCOS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24)。与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患者比较,>90~110 min(OR=1.917,95%CI 0.356~10.322)、>110~130 min(OR=1.437,95%CI 0.114~18.076)及>130 min(OR=5.750,95%CI 1.158~28.551)患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更高;随体外循环时间变化,术后LCOS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09)。结论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人 巨大左心室 低心排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2月~2022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110例,采用数学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功能,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功能和治疗前后心脏指标方面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临床效果的有效率达到了90.91%,优于对照组的74.5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球囊扩张式瓣膜(BEV)与自膨式瓣膜(SEV)的临床长期预后及瓣膜耐久性进行系统评价及对比。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使用BEV及SEV进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7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其长期(随访时间3年或以上)全因死亡率及瓣膜结构性恶化(SVD)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7项研究中5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TAVR术后BEV组及SEV组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5~1.62,P=0.11),术后BEV组的SVD发生率更高(OR=2.46,95%CI:1.41~4.29,P=0.002)。结论在TAVR术中,相对SEV,应用BEV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瓣膜耐久性可能较低。

  • 标签: 主动脉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长期预后 瓣膜耐久性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巨大左心房并房颤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40例巨大左心房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并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4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38例患者的心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心房颤动,1例患者则为结性心律,经术后药物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治愈出院;出院后,患者接受随访的时间为3~12个月,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10个月从窦性心律转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需接受药物治疗,另外39例患者均维持窦性心律。治疗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巨大左心房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使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巨大左心房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手术 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8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组成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瓣反流部位来看,观察组Valsalva’s动作、平静呼吸数据在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双瓣反流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诊断成功率,该种诊断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多普勒超声诊断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