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主要是采用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瓣膜的替换手术,该方法是治疗后天及先天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对机体进行置管,涉及的管道较多,且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快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多个护理角度分析,了解具体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综合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抽选出80例,80例患者均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一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ICU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疗效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性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采取ICU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综合护理 心肺功能
  • 简介:背景: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是心外科手术的难点,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使左室流出道狭窄、跨瓣压差增大,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致心肌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目的:总结预防小主动脉瓣环瓣膜置换后发生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治疗策略。方法:小主动脉瓣环均主动脉瓣置换患者85例。瓣口直径〉17mm,≤19mm的患者,选19mmSJMRegent瓣;对瓣口直径≤17mm的患者,用牛心包补片加宽瓣环,再选19mmSJMRegent瓣行瓣膜置换;对于瓣口直径〉19mm,≤21mm,选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置换。治疗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跨瓣峰速、跨瓣压差和跨瓣平均压。出院后通过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早期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机依赖2例。所以患者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无瓣膜功能失调或卡瓣。未发现牛心包补片撕裂、瘤样膨出、钙化、血栓形成、免疫反应和感染等情况。8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95%(81/85)。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5例,Ⅱ级16例。各不同瓣环直径患者治疗后跨主动脉瓣峰速和平均压差均明显降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均未出现人工心脏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置换21mmHancockIIultra生物瓣和21mmSJMRegent瓣组间的比较,前者获得了更好的跨瓣峰速和平均压差,以及更好的左心室重塑指标。19mmRegent瓣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体表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预防主动脉瓣�

  • 标签: 组织构建 移植 有支架生物瓣 心脏瓣膜假体 小主动脉瓣环 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09~2010.10月间收治的62例(70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61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3例(5条)术后症状减轻;2例(3条)术后无改善;1例(1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3%(66/7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0)。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 标签: 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因冠心病合并瓣膜病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电脑分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分析在不同治疗干预下,两组患者临床数据(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脑钠肽)。结果: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等临床数据,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脑钠肽等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效果,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后,改善了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心功能以及临床数据,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心脏瓣膜病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心肌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心脏瓣膜病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体外循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呼吸机应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整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为心脏瓣膜病病人提供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加强对病人的心肌保护,降低心肌缺血时间,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共计为 70例,于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患者中随机选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取组中 35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35例,则需要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生活质量,恢复期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期间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针对患者在恢复期间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恢复。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同期手术,观察组则同期完成心脏版魔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心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术后6个月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瓣周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期进行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瓣周漏发生,与多期手术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术后恢复,更好地改善心功能,且更少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并发症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近几年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随后抽选4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两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变 围手术期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Bentall术后人工生物瓣膜衰败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中瓣技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对1例应用瓣中瓣技术治疗主动脉生物瓣衰败手术护理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特点和监测要点、瓣膜准备以及预防并发症。结果多学科团队合作下,瓣膜支架顺利释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围手术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7 d顺利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成熟复合型手术理念、术中密切观察及对相关并发症特点掌握是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置换术手术护理顺利实施的保证。

  • 标签: 瓣中瓣 经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综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总结及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期情况。结果52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死5例,死亡率为4.9%,其余患者顺利,心功能术后恢复至Ⅰ~Ⅱ级85例,Ⅲ级10例,Ⅳ级2例。结论经过充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心功能调整和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细节处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及术后处理等。结果MVR157例,MVR+TVP12例,AVR9例,AVR+MVR22例(10例同时行TVP)。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4例,肝素反跳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肾功能不全2例,反复室颤1例,快速房颤1例,顽固性右心衰1例。早期死亡4例,早期病死率为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技术及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 人工 体外循环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