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含有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方程组来描述的模型。考虑了垂直感染、AIDS病人具有传染性、发病年龄、AIDS病人有可能恢复到潜伏期这些因素,利用系统方程,直接推出:当AIDS引起死亡率变化时,社会总人口衰减。利用泛函分析方法和有界线性算子半群理论分析了系统的适定性问题。

  • 标签: 垂直感染 发病年龄 适定性
  • 简介:摘要:机会性感染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加以衡量的标准,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出现的重要不良临床事件,对患者预后具有比较严重的影响。明确 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类别,有效掌握疾病诊疗的相关原则,在这一基础上预防这一疾病发生,对疾病进展加以控制,提升 HIV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对 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研究进展 实施综述。

  • 标签: HIV/AIDS 相关机会性感染 研究
  • 简介: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检测过程从监控到结果的判读和报告的发放均应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质量 输血安全 抗-HIV初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规范抗HCV治疗,了解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基础上进行抗HCV治疗的疗效。方法经国家抗HIV确认实验室确诊为HIV感染同时HCV-RNA阳性患者3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及利巴韦林胶囊进行抗HCV治疗,B组单纯给予HAART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B组HAART治疗疗效稳定,A组患者抗HCV早期病毒应答(EVR)率为6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33%。结论在HAART治疗基础上进行抗HCV治疗并不影响HAART疗效;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抗HCV治疗的疗效可;在未获得SVR的患者中,抗HCV治疗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HIV HCV 合并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吸毒人群不同吸毒方式,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方法对123名吸毒者和98名正常对照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抗HCV和抗HIV检测.结果HCV感染率在静脉注射组(IDU)为28.9%非静脉注射组(nIDU)为3.0%,对照组为1.0%.IDU与nIDU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nIDU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IV感染率在IDU为3.3%,nIDU和对照组均无感染.IDU的HCV和HIV混合感染率为2.2%.结论在吸毒人群中静脉注射用药是HCV与HIV感染和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IDU中HCV和HIV混合感染率最高.

  • 标签: 肝炎病毒 丙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吸毒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院受血者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为估算湘北地区非目标人群及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便捷依据。方法对18326例受血者在输血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艾滋病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者送本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实验,并收集资料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30岁以下年龄为青年组,30-55岁年龄为中年组,,55岁以上年龄为老年组。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样本资料的艾滋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15%、3.52%,合并感染3例。其中男女性HIV阳性率分别为0.16%、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1%,2.98%,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HIV阳性率分别为0.15%、0.14%、0.15%,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46%,4.08%、1.74%,青年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病原血清学检测,能直观地掌握患者感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疗,并对估计本地区非目标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性别 年龄 阳性率
  • 简介:目前世界有四千二百万人受到HIV感染,据官方统计,中国受HIV病毒感染的人数已多达一百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护士参与护理HIV/AIDS病人的工作。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也必然要面对这些病人的手术配合。为提高手术室护士对HIV/AIDS的认知和防护水平,现将配合手术工作中注意要点报告如下。

  • 标签: 护士 手术室护理 HIV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市2013年HIV/AIDS流行特征和近年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厦门市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3报告厦门市HIV/AIDS病例136例,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岛内多于岛外;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为20~50岁,术前检测和自愿咨询是样本主要来源;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传播占比增加明显。结论厦门市艾滋病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地区和性别差异明显,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化。应重点关注性活跃人群尤其是同性人群。

  • 标签: HIV 艾滋病 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对239例HIV感染者基本情况、皮肤损害和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进行分析,探讨HIV感染者并发皮肤病的特点。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分为A组有皮肤损害(112人),B组无皮肤损害(127人)。统计皮肤瘙痒及皮疹、黏膜溃疡、口腔糜烂、疱疹等五类皮肤损害,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差异、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及皮损组皮肤损害评分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39例分析对象皮肤损害发生率为46.86%;皮肤损害组中有皮肤瘙痒者71.43%,皮疹43.75%,黏膜溃疡14.29%,口腔糜烂11.61%,疱疹10.71%;两组均在30~3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无皮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组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与皮损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HIV感染并发皮肤损害者中,皮肤瘙痒和皮疹较为常见。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至200个/mm3以下时容易发生皮肤损害,但皮损严重程度与血浆CD4+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关系。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皮肤损害 CD4+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梅毒以及乙肝病毒在母婴之间传播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收集相关孕产妇及母婴结局信息,分析在此期间施行三病预防措施强化措施之后,三病传播情况。结果2012年1月起某地区全面推行三病强化预防措施,HIV、梅毒以及乙肝三病相关咨询人次共98492例,其中咨询人中孕妇共35708例次,约占36.25%,而35653例接受检测中34993率,检测率98.00%,包括HIV9820例(26.55)、梅毒7408例(21.17%)以及乙肝病毒17765(50.77%),经检测实际病例数分别为421例、348例以及732例;HIV、梅毒、乙肝三病高发人群以20-40岁群体最高,分别占到了290例,243例以及505例,初中及高中文化例数分别为314例、260例,515例,初婚人员例数317例、272例、520例;农民及民工例数分别为175例、109例以及255例;三病孕妇服药后成功分娩389例、339例以及728例,检出抗体内358例、322例、703例,检出阳性婴儿(满18个月)8例、6例、10例。结论在2012年-2016年期间,某地区预防HIV、梅毒以及乙肝病毒措施效果良好,远低于国内预防三病十二五规划目标,即<5%、5%、7%。

  • 标签: HIV 病毒 乙肝
  • 简介:目的梳理"十一五"课题195例研究样本临床大数据,统计分析2000~2017年中医干预艾滋病毒/艾滋病文献中"艾滋病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和"临床体质症状"信息熵,探寻影响中医干预HIV/AIDS主熵变量及相关性,有效减少HIV感染向AIDS病发的转化不确定性,延长HIV感染者带毒生存时间。方法对"十一五"课题中医干预试验组195例研究样本临床熵变量进行研究,采用降维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法消除干扰因素,确定影响中医药干预HIV/AIDS的主熵变量。结果①主要病因病机为正虚、毒邪、湿温痰湿和伏邪;②HIV以脾肺证型居多,AIDS以脾肾心型居多;③主要体质症状为咳嗽、气短乏力、发热畏寒、头胸腹疼痛、腹泻、皮肤病变(瘙痒)、出汗异常、消瘦、脱发、口味异常等;④HIV/AIDS主熵变量X5(L淋巴细胞)、X6(血小板PLT)、X10(CD4+计数)、X17.(带毒生存时间Y年)、X18(PRO量表)、X23(身体质量指数BMI);⑤X6血小板PLT和X17(带毒生存时间Y年)与X23(身体质量指数BMI)正相关,说明HIV/AIDS为消耗性疾病。结论①HIV组对AIDS组有熵变量贡献,说明HIV转化为AIDS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②中医药干预HIV/AIDS具有"既病防变"和带毒生存的作用;③正气损伤与邪气入侵是艾滋病发展变化的本质,正邪交争的动态变化凸现艾滋病变证丛生;④从研究结果来看,HIV向AIDS转变与体质质量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未来在深化中医药干预HIV/AIDS过程中,医者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体质质量相关指标(肺活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睡眠时间扥)对HIV/AIDS熵积和熵增的影响。

  • 标签: 中医干预 HIV/AIDS 熵变量
  • 简介:AIDS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正面临着HIV/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流行的威胁,因此,我国的HIV/AIDS的防控工作已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笔者通过对建筑民工这一特殊人群进行有关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进而探讨今后如何提高对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建筑民工 危险行为 艾滋病 干预
  • 简介:目的规范抗-HIVELISA检测质控工作,保证HIV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3个不同批号试剂测定抗.HIV质控血清常规条件下变异(RCV)数据并作质控图。结果不同批次试剂的内部对照OD值存在有批间差异;同批次试剂存在有孔间重复性差异和稳定性差异。结论通过完善医学检验认可机制和加强日常质控工作来确保HIV检测结果准确性。

  • 标签: HIV筛查 室内质控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本市高危人群HIV携带分布状态及STD感染现状,为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美容美发、桑拿按摩人员、性门诊就诊者、吸毒、卖淫嫖娼收容人员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抗HIV抗体。对性门诊就诊人员检测STD患病情况。结果3684名被调查人群HIV检出率为0.57%,其中农民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较高。1649例STD患者中,尖锐湿疣占34.69%,梅毒占26.68%,淋病占24.26%,以上三种性病分别占STD的前三位。结论提示性乱、输血、吸毒仍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STD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在公共娱乐场所特殊服务人员中采取干预措施推广100%使用安全套,有效控制HIV及STD的传播及蔓延。

  • 标签: 高危人群 病毒感染 性传播疾病 爱滋病病毒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并HIV感染病人发现状况与临床特征。方法对某院接治的所有结核并HIV感染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随后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6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进行实验室检查后给予胸部X线片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例就诊延误,延误率为8.82%,13例诊断延误(19.12%),11例发现延误,16.18%。其中发热症状有32例(32.35%),有29例咯血(42.65%),41例消瘦(60.29%),37例贫血(54.41%),27例气促(39.71%),52例咳嗽(76.47%)。结论由于结核病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无特异性,所以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常出现漏诊或诊断延误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多方面检查,将检查结果相结合,尽量做出正确诊断,方便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结核 HIV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确保病人的利益和保密专有权,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和防止污染,提高实验室的信誉.方法以HIV检测实验室职业特点为依据,研究HIV检测实验室专业特殊的伦理道德.结果HIV检测实验室应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具备良好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能力,保证质量,保护病人的专有权和秘密,维护其利益,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结论HIV检测实验室及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由本专业的特点而产生医学伦理及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也应严格遵守一般医学伦理道德准则,认真做好HIV检测工作,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标签: HIV 检测 实验室伦理道德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方法对某地戒毒所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76例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抗体检出率5.01%,戒毒人群中15~35岁占93.67%;HIV感染者中,15~35岁占96.05%,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80.26%。结论某地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同时还应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吸毒的教育。

  • 标签: 吸毒人群 HIV感染 高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