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同时患有肝胆管癌的诊断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24例肝胆管结石同时伴有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这2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及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在对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进行诊断时主要的检查方法为B超,临床检查的阳性率为40.0%、治疗组的检查方法为CT以及MPCP,其临床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5.0%。治疗组所选患者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例,其余的9例进行手术治疗,将这9例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4例行根治行手术,占33.3%;5例行姑息切除手术,占41.7%。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患者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手术时能够根治切除的患者很少,预后较差,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病例,争取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后期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合理的前提依据。方法将我院近三年来接受治疗的235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回顾,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的发展均采取不同的临床手术方式,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术中以及术后结合胆道镜诊断并取石处理。结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未出现死亡现象,通过对所有入院治疗患者进行为期2年左右的随访工作发现,治疗组患者采取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采用肝叶切除以及肝叶切除加胆肠吻合疗效相对明显。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状态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必要,同时在术中以及术后结合纤维胆道镜取石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狭窄 手术治疗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诊的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肝方叶部分切除显露肝门胆管狭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7%,对照组优良率为70.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采用肝方叶切除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 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在临床应用广泛推广。方法搜集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的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术患者资料,将数据汇总,进行对比分析,样本数量共计84例。结果重构型胆管-空肠吻合38例,占再次手术患者的45.2%;胆管-空肠吻合类型包括胆管-空肠侧向吻合20例(23.8%),胆管-空肠端侧吻合65例(77.4%),朗迈尔氏吻合8例(9.5%),皮下盲袢12例(14.3%)。经手术后,胆结石内稍有遗留者10例(11.9%),对胆内结石仍有较小遗留者,可行经T管窦道联合液电碎石(EHL)治疗。对于84例患者的术后情况,需进行访视,复检,发生术后结石复发率仅有2.9%。结论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胆管-空肠吻合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通过电击可彻底清除结石,再次手术考虑全面,能通过基础操作,综合考虑胆胰腹壶括约肌、胆汁流动性的特征改变、结石形成的主要诱因等相关病理学表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思考,可以大幅度降低胆结石复发率,提高再次手术作用机制,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再次手术 胆管-空肠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3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加纤维胆道镜取石、行肝叶/段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一次取尽率73.33%,残石率26.67%;胆总管切开取石加纤维胆道镜取石术一次取尽率76.92%,残石率23.08%;肝叶/段切除术均未发生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患者临床指征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关键,可有效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结石残留及复发率。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炎 纤维和电子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4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选择362例单一胆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主要因素有年龄、肝功能是否正常、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炎病史、胆道手术史以及合并糖尿病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年龄、胆道手术史以及糖尿病等均为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结石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患者治疗时应根据危险因素做好急救有效的防治工作,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胆管结石 急性重症胆管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手术切除的肝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的3.9%(46/1186)。全组行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53.8%、30.8%和57.1%、14.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刺激和胆道感染可致胆管癌的发生。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2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行T管造影,发现残留结石5例(占11.9%)。6例(占14.3%)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均经药物对症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至今,其中优27例(占64.3%)、良12例(占28.6%)、差3例(占7.1%),优良率为92.9%。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手术治疗原则是去除病灶、彻底清除结石、有效解除狭窄、通畅引流,术中要正确判断及处理解剖变异,根据患者情况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的关键,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手术后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1:1分为2组,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实施术后预见性干预;对比两组预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康复指标[肛门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手术后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温馨如 毕建钢 鲍世韵 龚静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湛江 524023,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深圳 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管蛔虫症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多见于儿童、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患者有肠道蛔虫症、吐虫或排虫史。腹痛是本症的主要症状,常突然发生异常剧烈右上腹或上腹部钻顶样疼痛,常呈弯腰屈曲位,缓解后如常人。发作时向右肩胛部、右季肋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可有寒战和高热。

  • 标签: 胆管蛔虫症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一般性因素:①认为胆囊切除简单。②基础知识不足,缺乏足够训练。③麻醉不满意,过短、过低、过分靠外的腹直肌切口,过斜、过短、过分偏外的肋缘下切口,暴露不良,肝十二指肠韧带伸张不够,采光照明不佳等等。

  • 标签: 医源性胆管损伤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肋缘下切口 预防 危险因素 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胆管蛔虫症(biliaryascariasis)是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蛔虫寄生于人体中下段小肠,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有钻孔习性的蛔虫钻入胆管。目的讨论胆管蛔虫症临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病人口服驱虫药,如哌嗪(驱蛔灵),同时服用利胆剂。指导病人定期复查,通过服药治疗后胆管内仍有蛔虫,则行内镜治疗。

  • 标签: 胆管蛔虫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