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对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计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3例,有效例数11例,无效例数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中显著例数11例,有效例数18例,无效6例,有效率82.9%。治疗组患者中1例发生胆漏;对照组中4例发生结石残留,2例发生切口感染。比较发现治疗组在并发症发生以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段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术种。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肝段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固定方法的改良的护理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体外双固定的方法,即鼻翼处固定加耳廓处用原珠线固定的方法,对照组用胶布粘贴固定的方法。两组均进行舒适度和脱落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无引流管阻塞或脱出,病人感觉舒适,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明显意义。结论鼻翼处固定加耳廓处用原珠线固定是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是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ERCP 鼻胆管引流 固定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考察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84例,其中,46例患者接受配合双镜联合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记为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术后恢复速度,并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管镜联合腹腔镜 肝胆管结石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后期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抽取合计80例纳入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施行常规临床护理和术后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预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手术后期综合护理措施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褥疮、呼吸道阻塞、胆管炎、腹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期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术前胆管扩张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89例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显示的胆管扩张程度将患者分组,分析胆道扩张程度的相关因素及胆道扩张程度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大小(P=0.024)、Bismuth-Corlette分型(P=0.048)和肿瘤分期(P=0.013)均与胆道扩张程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P=0.002),R0切除与否(P=0.002)和胆道扩张程度(P<0.001)是3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对胆道扩张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有助于预测HC手术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预后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为胆管癌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胆管癌患者,胆管癌患者共有66例,对这66例胆管癌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依据为患者入院时间的前后,其中对照组33人,实验组33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患者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胆管癌患者在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进行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33例患者中,出现感染有3例患者,出现胆漏的患者有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的患者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才有4例,所有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休克。对照组33例患者中,出现感染有10例患者,出现胆漏的患者有7例,出现腹腔内出血的患者有7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才有11例,出现休克有6例患者中。因此,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胆管癌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时,采用本研究的临床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并且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很有作用,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治疗,41例)及观察组(肝侧叶切除术,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及结石残留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97.8%,44/15)高于对照组(91.1%,35/4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减轻肝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肝侧叶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治疗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2月—2020年4月因肝外胆管狭窄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共550例,根据置入支架不同,分为传统支架组和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匹配,然后比较2组支架通畅时间、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550例患者中20例临床资料缺失,35例失访,进行倾向性分析后,最终326例纳入分析,每组各163例。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为111.0(82.0,192.0)d,相比传统支架组的93.0(70.0,141.8)d明显延长(Z=3.260,P=0.001),术前和术后1周胆红素差值相比传统支架组下降明显[51.2(26.0,114.7) μmol/L比46.0(13.9,81.1) μmol/L,Z=2.095,P=0.036]。传统支架组术后7例(4.3%)出现并发症,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组为6例(3.7%);2组中位住院时间均为10.0 d。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的通畅时间有效延长,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支架 肠内延伸型胆管支架 通畅期 胆管狭窄 倾向性匹配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双极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27例经皮肝穿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术(胆管射频消融组),18例行单纯内支架置入术(单纯胆管支架组)。观察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管射频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8.6min(42.0~70.0min),较单纯胆管支架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5.0min(35.0~60.0min)有所增加(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患者的胆管感染、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胆管支架通畅率为100%(8/8),单纯胆管支架组为50%(7/14),P=0.022;6个月时分别为100%(6/6)和0,两组比较,P=0.036。胆管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为189d(Q1,92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为87d(Q1,82d;Q3,161d),两组比较,P=0.001。在治疗后6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生存率为66.7%(6/9),单纯胆管支架组为11.1%(2/18),两组比较,P=0.00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0,两组比较,P=0.02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189d(Q1,100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118d(Q1,96d;Q3,171d),两组比较,P=0.028。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支架置入术,可延长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支架 恶性胆管梗阻 双极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胰胆管成像与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对胰胆系管道扩张成像及胰胆管结构显示的图像质量,以供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胰胆管扩张患者37例,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机器上行常规及压缩感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采用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由1名临床经验大于5年的医师及1名临床经验为2年的医师进行评分,结果使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与常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eatography,MRCP)在整体图像质量、胆管扩张及胰管扩张显示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扩张胆管的评分均比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与胰管扩张评分高,而结石所致胆管扩张和肿块所致胆管扩张图像评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与常规胰胆管成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能有效地缩短成像时间,并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 胆道扩张 胰管扩张 结构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病变相对长度鉴别浸润型肝外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浸润型肝外胆管癌及23例经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肝外胆管炎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和(或)CT增强扫描。以影像表现胆管壁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为病变范围,测量计算病变长度及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并观察偏心性狭窄及受累管腔规则性。采用t检验分析肿瘤组与炎症组病变长度和病变/肝外胆管长比值的差异,采用连续校正χ²检验比较肝外胆管癌组与胆管炎组偏心性病变和不规则病变的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肝外胆管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肝外胆管癌与胆管炎患者的病变长度分别为(22.01±1.86)、(47.36±2.81)mm,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分别为0.26±0.02和0.54±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外胆管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长度/肝外胆管长度比值诊断肝外浸润型胆管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以<0.40为临界值,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82.6%。肝外胆管癌与胆管炎患者间病变呈偏心性及病变胆管管腔不规则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病变相对长度鉴别浸润型肝外胆管癌与肝外胆管炎症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胆管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康复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肝胆管合并胆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S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SDS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预见性护理 心理状态 并发症 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7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检出率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腹部CT 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中我院收治的14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睡眠、精力、疼痛、生活满足感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肝胆管结石,胆管癌,康复,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式,随即比较两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护理疗效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术后患者情况进行比对,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老年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胆道镜取石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道镜取石手术治疗老年肝胆管结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并且残石率和复发率均比较低,易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肝胆管结石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