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临床压力损伤治疗中采取压力损伤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住院的80名压力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观察组将采用压力损伤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将继续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高危险压力损伤的发病和痊愈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优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提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胸部固定带对减少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的应用研究。方法:作者将普通胸带进行胸前两侧各开两孔及腋下圆弧裁边设计,制作的新型胸带应用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胸部固定带,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胸部固定带,比较两组器械压力损伤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压力损伤发生为0%(0/30),低于对照组的20%(6/3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21/30)〔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使用改良胸部固定带后,大大降低了器械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胸部固定带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指局部组织在压力或剪切力、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其发生的高危人群包括神经损伤病人、危重患者、镇静镇痛患者、老年人等。长期卧床和疾病导致局部组织受压,形成压力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压力损伤发生原因及程度对其进行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结合临床工作经验,阐述了压力损伤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压力损伤的认识,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防方式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大部分都不能起床活动,而只能卧床治疗休息,多数危重症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生活质量指数严重下降。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入住我院ICU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了全面的、系统的、积极的预警干预护理。本文分析了预警干预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难免压力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体会。

  • 标签: 预警干预护理 危重患者 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皮肤护理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有效预防并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结构化皮肤护理 股骨颈骨折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卧床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2018版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以及医院制定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对我院的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并在临床推行,回顾分析干预前后卧床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规范化护理方案实施后,压力损伤的发生下降;患者对护士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技术、皮肤护理指导和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有提高,与方案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卧床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卧床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 100022 )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病区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335例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风险评估、合理选择黏胶产品、正确粘贴和移除、皮肤保护和除胶剂等;选择同科室2019年3~4月份收治的置入PICC导管的26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MARSI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52例(19.48%)患者发生MARSI,实验组20例(5.97%)患者发生MARSI,两组MARSI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ICC置入部位MARSI的发生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患者 PICC MARSI
  • 简介:摘要随着对压力损伤研究的深入,压力损伤相关疼痛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其定义尚不统一,且缺乏针对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95—2019年发表的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法系统分析其概念,明确其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提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属性,同时对慢性伤口相关疼痛和伤口相关疼痛等相关概念进行澄清,并用典型病例阐明概念。为压力损伤相关疼痛的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疼痛 概念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医共体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干预对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存在压力损伤高危风险的病人3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1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医共体模式下的延续护理进行干预,通过对比相关指标,来判断其影响。结果 观察组病人压力损伤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八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更优,且干预前、后以上八项数据观察组病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压力损伤高危风险的病人采取医共体模式下延续护理干预能够大大的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对护理服务更加的满意,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医共体模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CCU危重症病人在应用前瞻护理后其压力损伤发生的情况。方法  针对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就诊的88例急性心梗、心衰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选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前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对急诊CCU危重症病人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前瞻护理模式后,压力损伤发生为4.54%;对照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后,压力损伤发生为22.72%,两组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急诊CCU危重症病人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患者留置胸腹管引流期间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发生。 方法 成立小组,选定主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 结果 患者在留置胸腹管引流期间压力损伤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降至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认知,降低了留置导管期间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恶性胸腹水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