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8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为观察组(29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压力损伤发生、手术压力损伤首发时间及护理满意。结果两组的手术压力损伤发生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的手术压力损伤首发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晚(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手术压力性损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本院57例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活动作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1—6月护理专案实施前接受常规护理的57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术中压力损伤发生及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压力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案可以降低骨折患者术中压力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1-2021.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压力损伤发生和预后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为0.00%,对照组为21.74%,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发生,并改善预后,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术后昏迷 综合护理干预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模式对降低住院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66例纳入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各3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规范化管理模式,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力损伤风险评估正确优于对照组,而压力损伤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住院患者,规范化管理能减少压力损伤,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住院患者 压力性损伤 规范化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循证护理干预患者手术期间皮肤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以及发生的影响探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1日开始,收集临床分析数据,并拟定相关研究计划,直至2022年7月1日截止,期间共计纳入我院诊治患者60例,将其依照护理服务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每组患者30例,比较压力损伤发生、患者对其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指标等。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压力损伤发生(26.66%)。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6%)。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指标相比较,对照组各项手术指标耗时较长,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循证护理 皮肤压力性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损伤的发生原因,并采用针对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8例患者均为重症病症,均出现压力皮肤损伤 ,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分别采用针对护理(实验组,n=59)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损伤产生的原因并采用针对护理措施干预,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

  • 标签: 重症 皮肤压力性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好应对从事。方法:选取压力损伤患者,随后依据选取材料和方式的不同形式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中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压力损伤患者中针对I期、II期、III期均给予不同的模式。结果:常规组压力损伤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31.30±6.22、29.23±4.05d、30.13±0.58d,试验组压力损伤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15±1.20、16.42±3.71d、16.32±0.45d,经比较,t=34.673、14.753、15.090,P均小于0.05。结论:对于压力损伤患者在进行新型伤口敷料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减轻疼痛,提升效果。

  • 标签: 新型伤口敷料 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疾病患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放射皮肤损伤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自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工作中,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的40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主动皮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两项数据结果。结果:对照组有8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皮肤损伤的发生为20%;试验组有2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皮肤损伤的发生为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期间,为了有效的降低皮肤损伤,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须给予主动皮肤护理干预,并将其作为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主动性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降低压力损伤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为0.07%,低于对照组的0.33%,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压力损伤的发生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手术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并探究其预防措施。 方法: 对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 98 名产妇进行观察研究,分成 2 组,每组 49 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日常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对皮肤压力损伤的防范措施,观察两组的压力损伤的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 两组中发生压力损伤的孕妇都有多种并发症,有的是高龄孕妇,或是剖宫产再孕,部分孕妇为胎膜早破。骶尾部与臀部是发生压力损伤的较多位置。其中对照组的孕妇压力损伤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孕妇对护理感觉更为舒适。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 结论: 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有众多原因,例如高龄、剖宫产再孕、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贫血及病情严重等情况。同时应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予以重视,及时采用适当防范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皮肤压力损伤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1例新生儿皮肤压力损伤的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护理要点:压力损伤预防、局部皮肤清创、予赛肤润涂抹保护创面及更换体位等综合护理措施。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的局部皮肤好转、未留下瘢痕。现将1例新生儿皮肤压力损伤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压力性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发生(MDRP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医护人员 MDRPI发生”为活动主题,选择2020年2月1日-4月30日我院急诊医护人员共计205人为对照组(QCC对策实施前),2020年5月1日~7月31日急诊医护人员205人为观察组(QCC对策实施后),比较活动前后医护人员MDRPI发生。结果 医护人员MDRPI发生率由活动前24.39%降至活动后的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 医护人员 MDRPI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院内住院患者压力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第三季度和2021年第四季度全院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发生上升明显,2021年第三季度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3例,压力损伤发生0.036%,2021年第四季度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6例,压力损伤发生0.059%。根据质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伤口造口失禁专科小组于2022年1月启动PDCA循环管理专项活动。结果:改善后2022年第一、二季度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发生均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院内2期及以上压力损伤管理,能有效控制院内压力损伤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压力性损伤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压力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raden压力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针对对患者实施护理,护理前、后进行Braden评分,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压力损伤情况及住院时间,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Braden评分较护理前升高,研究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den压力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运用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提高Braden评分,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昏迷患者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5例老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患者,择掷骰子法分为甲组(n甲=38例)和乙组(n乙=37例),乙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甲组实施综合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皮损痊愈时长。结果 甲组总体满意度为97.37%,乙组总体满意度的83.78%,差异显著(P

  • 标签: 综合策略 老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中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本科室2016年1月至12月满足纳入条件的腹泻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符合纳入条件的腹泻患者4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品管圈活动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的肛周皮肤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卒中偏瘫腹泻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应用中效果显著。本次活动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使肛周损伤的护理更加清晰,为制定标准的护理指引提供依据。

  • 标签: 品管圈 偏瘫 肛周皮肤 损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