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先天性纤维属于少见病例,临床鲜有报道。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现时多数已进展至肝硬化终末期。现报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收治的4例先天性纤维患者,拟通过病例总结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以进行早期诊治并改善疾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先天性
  • 简介:纤维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或者说是必经之路。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是不可逆的,而纤维通过治疗是可逆的,所以预防和治疗纤维尤为重要。

  • 标签: 肝纤维化 防治 肝硬化 治疗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A)是临床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危害到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晚期肝脏纤维是造成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大量资料研究报道表明,促纤维通路、炎症损伤以及免疫是造成BA纤维肝硬化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BA患儿死亡率,本文整理了关于BA纤维的相关资料,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河北省慢性肝病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支撑项目摘要目的观察浊解毒软散结法对乙肝纤维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乙肝纤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鳖甲软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浊解毒软散结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和80%。结论浊解毒软散结法对乙肝纤维患者相关指标疗效显著。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 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苏丸对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纤维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纤维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纤维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纤维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苏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疗效
  • 简介:随着对纤维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抗纤维的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的抗炎治疗为主转变为针对星状细胞激活为基础的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业已知道,纤维过程实质上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肝脏机能储备严重下降,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门静脉高压等临床症状,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危害。因此,以星状细胞作治疗标靶的理念转变将为摆脱多年来纤维临床处理的困境带来希望。本文以下就星状细胞在纤维发生中的作用及某些抗纤维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纤维是由慢性损伤引起的。在慢性损伤期间,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纤维纤维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纤维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纤维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纤维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目的:观察心康对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肝炎患者,用药前抽血检测纤维标志物HA、LN、PLD、pCIII、pCIV,口服心康胶囊0.75克/日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时采血再次检测纤维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血清HA、LN、pCIII、pCIV有明显降低,患者区不适等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心康能改善慢性肝炎患者纤维血清学指标.

  • 标签: 肝心康 肝纤维化 慢性肝炎 血清转氨酶 中药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纤维表达中硬度检测与纤维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结合患者的硬度值检测结果分为A、B、C、D四组,对其实施硬度与纤维指标检测,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不同组别观察对象的硬度检测与纤维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肝硬度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纤维疾病诊治过程中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粘蛋白(LN)以及IV型胶原(IV-C)的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诊治的212例纤维病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肝脏正常的100例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HA、PCIII、LN、IV-C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得出,血清中的HA、PCIII、LN、IV-C指标水平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存在,随着病情的发展,含量水平逐渐升高。慢性肝炎轻度及中度组患者的HA、PCIII水平比正常组高,而慢性肝炎重度组以及肝硬化组患者的HA、PCIII、LN、IV-C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纤维疾病患者应用HA、PCIII、LN、IV-C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有利于对肝病进展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对肝病的预后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病 血清肝纤维化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Fibroscan对纤维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病患者共121例,均予以Fibroscan(FS)检查,同时行肝脏B超及肝功能检测。结果B超诊断肝硬化16例,慢性肝病3例,余正常范围。FS检测S034例,S126例,S227例,S320例及S414例。肝功能ALT检测各期均值仅S3期较其他组有异常,余未见明显差异,与肝病分期无相关性。结论Fibroscan在诊断慢性肝病尤其是对纤维的判断较肝脏B超及ALT价值更高。

  • 标签: 肝纤维化 FIBROSCAN
  • 简介:目的研究生姜油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复制慢性纤维模型,观察生姜油的抗纤维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含量,光镜观察急性损伤和慢性纤维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生姜油可显著降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纤维的ALT和AST水平(P〈0.05,P〈0.01);明显降低纤维大鼠血清HA和LN含量(P〈0.01);明显升高纤维大鼠TP、Alb水平(P〈0.01);光镜下生姜油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抑制慢性纤维假小叶的形成和胶原纤维沉积(P〈0.05,P〈0.01)。结论生姜油可抑制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慢性纤维形成。

  • 标签: 肝硬化 生姜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纤维指标化验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查并诊断。结论MAO广泛分布于、肾、胃、小肠及脑组织中,在细胞内定位于线粒体膜外,血清MAO活性升高常见于器官纤维,特别是肝硬化和肢端肥大症,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的关键酶,能将胶原α-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在脏器发生纤维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活性增加。纤维时,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中PH酶活性明显增高。测定PH活性可作为纤维指标。

  • 标签: 肝纤维化指标 化验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慢性损伤均可引起纤维。实验证明,星状细胞的激活是纤维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诱导活化的星状细胞凋亡可使纤维发生逆转。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植物神经系统参与对肝脏功能的调控,可影响纤维的形成。其中,星状细胞可能是植物神经递质的作用靶点。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可能为临床治疗纤维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gremlin属于骨形态形成蛋白BMP拮抗剂家族成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gremlin可能通过对BMPs拮抗作用和/或目前未知的作用机制参与纤维的发生、发展。

  • 标签: gremlin 肝纤维化 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