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0 cm。其中2例清洁伤口急诊行皮瓣修复;余14例行急诊一期负压吸引,一周后创面清洁行二期足背超薄静脉皮瓣附带足背神经游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顺利存活,3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除3例皮瓣部分瘢痕愈合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滑,无臃肿。13例患手掌指关节屈曲达到90°~100°,3例为50°~65°。仅2例患侧腕关节活动较健侧差,约受限10°~20°,其余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足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的修复方案之一,避免了传统皮瓣外观臃肿现象,能够满足手背所需的皮肤弹性。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缺损
  • 作者: 方杰 李军 高俊杰 张文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临床解剖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开封济康手外科医院手外科,河南 开封 47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修复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40例40指,其中采用静脉皮瓣(A组)修复18例、SPBRA皮瓣(B组)修复22例,均进行门诊随访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其手术时间、皮瓣2-PD、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供区并发症、皮瓣成活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A组手术时间为(78.89±7.36)min,较B组[(97.27±9.26)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平均随访11.6、12.1个月,末次随访皮瓣2-PD测量值分别为(7.94±1.55)mm、(6.5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功能活动度:A组,优13例,良5例;B组,优17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患者满意度:A组,非常满意4例,满意13例,一般1例;B组,非常满意17例,满意5例;皮瓣外观:A组,良16例,差2例;B组,良21例,差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静脉皮瓣和SPBRA皮瓣桥接修复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依据感觉恢复首选SPBRA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静脉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伤患者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治疗中康复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治疗的手部软组织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40)治疗期间接受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n=40)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评价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8周与3个月的手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治疗中实行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对临床疗效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缺损伤 康复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与实验组(30例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4周后、3个月后神经功能损伤NDS评分量表得分同一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O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5月~ 2020年 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 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 -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 TG)、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并通过 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G、 TC、 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G、 TC、 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 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行康复疗法)和观察组(36例,行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治疗前后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用NIHSS评分表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疗法的同时配合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较好,建议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心功能并探讨其相应的机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房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7例及同期查体无异常者40例,收集超声心动图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脏结构有明显改变,左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左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性高血压 右心室功能 房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和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脑梗塞病人为对象,均接受亚低温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基础护理组病人实施基础护理,全程护理组病人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随访半年,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全程护理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基础护理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确切,但在治疗同时辅以全程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 脑梗塞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159-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目的评价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后左房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封堵治疗的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49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左右径及左房相关容积。结果治疗后2d及1、3个月,左房左右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左房左右径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6±4.78)mm比(34.63±5.60)mm,P〈0.05];治疗后2d,左房储蓄容积较治疗前减小[(30.84±4.24)ml比(32.43±4.30)ml,P〈0.05],治疗后3、6个月均进一步改善[(30.51±4.97)、(28.94±5.97)ml比(32.43±4.30)ml,P〈0.05或〈0.01];治疗前后左房主动收缩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及1个月,左房被动排空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左房被动排空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10.28±5.51)、(10.27±4.82)ml比(12.31±3.51)ml,P〈0.01];治疗后2d,左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左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70±7.00)%、(45.47±5.23)%、(48.55±7.86)%比(37.39±4.84)%,P〈O.01]。结论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封堵治疗后左房形态及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房功能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分析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丁苯酞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出院后1年内患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都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降低了出院后患者的病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吞咽功能与舌动度及舌压的相关性,筛选吞咽功能最佳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门诊复诊的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36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级,应用舌运动范围法对其舌动度进行测量评分,同时利用爱荷华口腔行为仪测量其舌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计算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与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之间的秩相关系数(rs)及相应的P值。结果舌动度评分及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分别为-0.575和-0.613(均P〈0.05);其中舌压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的rs值较舌动度评分的rs大。结论舌压与舌动度均可影响口腔癌及口咽癌术后伴舌缺损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舌压是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的最佳预测指标。

  • 标签: 口腔癌 口咽癌 吞咽功能 舌压 舌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未进行溶栓处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72h内入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IPC。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及治疗14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的血清UA及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减分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3、-2.428、8.465、5.503,P

  • 标签: 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连续康复护理干预,n=40)和参照组(常规康复护理,n=40)。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受损和缺损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经对比,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前神经功能损伤、缺损和睡眠障碍均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护理后患者各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且研究组NIHSS、ND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而各项睡眠质量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 脑出血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提供精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设置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研究对象设置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n=50),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前组接受精细护理,后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卒中评分更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提供精细护理,这种方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护理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选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吸入麻醉于对照组应用,静脉麻醉于观察组应用,对两种麻醉方式在术前、术后1价3值6对12h的MMSE评分及其平均睁眼时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平均睁眼时间及其MMSE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方式均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予以静脉麻醉方式干预,患者清醒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更低,因此,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认知功能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精索静脉结扎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行左侧精索静脉结扎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显微镜组、腹股沟组、腹膜后组,每组各19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1年复查的左睾丸体积、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水平。结果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复查,三组的左侧睾丸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高于腹股沟组(均P<0.05)。与腹股沟组比较,显微镜组的FSH、LH、E2、PRL下降,T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镜组的精子密度高于腹膜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和腹膜后组的FSH、LH、T、E2、PR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显微镜手术方式行精索静脉结扎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改善睾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