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热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们采用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10例手指近、中节掌侧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创面大小为1.2 cm×2.0 cm~2.0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3.0 cm~2.5 cm×4.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明显回流障碍而坏死。早期观察(48 h内):7块皮瓣的颜色较白,3块皮瓣术后当时红润。中期观察(48 h至7 d):7块白的皮瓣从第三天开始逐渐红润,无明显肿胀,无张力水泡,质地好,皮瓣质量接近生理性皮瓣;3块红的皮瓣有2块出现轻度肿胀及散在水泡,颜色变紫,水泡消退皮结痂。后期(7 d至2个月),2块有水泡的皮瓣约在7、8周左右脱痂,皮瓣完全存活,无坏死,1块颜色略深,质地较硬。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14个月,平均6.2个月,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采用TAM评价患指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单干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受区恢复快,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动脉化静脉 组织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伴有皮肤缺损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了26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共28指,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14例15指)观察组(12例13指),给予对照组侧方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修复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距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指侧方皮瓣修复和静脉皮瓣修复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修复方法。

  • 标签: 侧方皮瓣修复 静脉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者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者占86%,病情好转者为12%,无效者2%.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重建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带戒术
  • 简介: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里做客,我便尽出所藏,请他鉴赏评价。我拿出的第一件东西,是块田黄印石,长约四寸。"这值不了什么钱!"古董商说,"因为上一段有裂纹,下半截

  • 标签: 古董 缺损 盖子 鉴赏 裂纹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入组,观察组入住对象94例,针灸辅助治疗,对照组入组142例,常规康复治疗,持续4-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下降≥2分率60.64%(57/94),高于对照组37.3%(5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助于帮助NIHSS恢复。

  • 标签: 偏瘫 脑卒中 针灸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应用效果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根据神经内科规范化治疗进行;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分值、FMA分值、BBS分值和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针灸组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分值、FMA分值、BBS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后ADL分值、FMA分值、BBS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治疗 脑卒中偏瘫 应用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CV增加值、CVR显著高于对照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在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的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脑 血栓患者40例开展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并结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结合应用辛伐他 汀。分析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常 规组,P<0.05。结论:脑血栓治疗方面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的结合用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实现对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改 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连续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以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采取连续康复护理,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连续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连续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间2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从中抽取出64例来参与本文研究,并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一组设为常规组,另一组则设为康复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并对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护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NIHSS评分上对比,结果均显示(p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及对神经功缺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义;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与对照组明显改善,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8/50)与对照组84.0%(42/5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作用显著,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缺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脑血栓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结论对于脑血栓的患者,采取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神经根症状,促进预后,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正畸联合修复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 84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和观察组( 42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修复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咬合功能。 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 92.86% 高于对照组 76.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后,两组咬合功能均改善,观察组最大咬合面积( 218.64 ± 36.38 ) mm 2 、最大咬合力( 25.42 ± 8.35 ) kg 均高于对照组( 176.72 ± 28.56 ) mm 2 、( 17.61 ± 7.13 ) kg ,咬合力不对称指数( 15.27 ± 8.23 )低于对照组( 23.68 ± 10.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观察组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良好、前牙覆颌与覆盖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有助于矫正患者牙齿,提升咬合功能,改善牙齿美观,效果高于单纯修复治疗。

  • 标签: [ ] 牙列缺损 牙颌畸形 正畸 咬合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5月~ 2015年 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 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 -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 TG)、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并通过 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G、 TC、 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G、 TC、 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 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神经缺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6-2019.10月内接收的88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进行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44例,进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结合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阿司匹林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强临床效果,因此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分析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右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