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训练在动-静脉瘘成熟和维持中的应用。得出结论功能训练及术前、术后的良好护理措施能促进动-静脉瘘发育成熟和维持,且不增加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瘘/治疗 动静脉瘘/护理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控静脉镇痛泵对腹部外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1月25日~2017年1月20日住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自控静脉镇痛泵),对照组---60例(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副作用、术后情绪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0级42例、1级18例、2级0例、3级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副作用(恶心6例、呕吐6例、腹胀3例、抑制呼吸0例)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55.41±5.21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P<0.05)。结论在临床上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时要密切观察胃肠蠕动恢复情况,对其进行腹部热敷、早期下床活动以及足三里封闭等措施,从而促进胃肠功能蠕动,肛门排气、排便,降低自控静脉镇痛泵带来的副作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自控静脉镇痛泵 腹部外科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动静脉内瘘,有较高应用率,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具备较高安全性,就肾功能不全患者来说,该措施在疾病症状方面有较好改善作用,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是,为了提高整体疗效,在置管期间仍需辅以有效护理。基于此,本文将着手于肾功能不全相关知识,对动静脉瘘管放置期间的护理措施(心理安抚、知识宣教、血管选取、专科护理、药物指导、功能锻炼、营养支持)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动静脉瘘管患者 肾功能不全 血液透析 护理进展 分析总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的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动物分成两组:实验组通过结扎肾下段下腔静脉诱导DVT构建动物模型;对照组接受下腔静脉探查术,术毕关腹,对照组无DVT。每组各15只SD大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中TNFα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blot检测血栓中VCAM-1水平表达的情况。结果在血栓形成的早期,实验组大鼠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术前(P<0.01),在血栓形成附近的血管内皮细胞的vWF表达上调,而ADAMTS13表达下调;同时,实验组大鼠内皮细胞和血栓中VCAM-1表达逐渐上调,在术后第5~7天上调明显。结论DVT急性期的TNFα水平升高可影响血管内皮vWF/ADAMTS13的表达,促进血栓黏附和内膜损伤。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深静脉血栓形成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23例23指,男17例17指,女6例6指,年龄23~53(平均37.2)岁。致伤原因:绞伤15例,电刨伤5例,热压伤3例。均为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其中拇指1例,示指11例,中指9例,环指2例。均为软组织及肌腱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8 cm~4.2 cm×2.6 cm,肌腱缺损长度1.6~2.6 cm;其中1例伴有伸肌腱终腱止点及中央腱止点缺损,5例伴有终腱止点缺损。3例为急诊手术修复,20例为亚急诊手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皮瓣的外形、色泽、质地、感觉、指体功能恢复情况和供区外形。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有轻度色素沉着,保护性感觉恢复;指近侧及远侧指骨间关节总活动度145°~170°,平均162.6°,按Strickland手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全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动脉化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修复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修复方法。

  • 标签: 动脉化静脉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掌长肌腱 复合组织缺损 指损伤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普洛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联合普洛迪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7.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塞通联合普洛迪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中西医结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Hcy水平、血尿酸、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并采用神经反射检查技术,检测神经功能,测量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性功能系统等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收缩压163±10、舒张压92±6、TC5.3±0.6、TG0.6±0.2、UA402±70、LDL-C2.8±0.9、IMT0.9±0.2、Hcy10.2±0.7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颈动脉硬化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法中,颈动脉主要硬化的程度和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 标签: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黛力新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7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联合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情绪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物质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可促进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黛力新 急性脑梗死 抑郁症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行介入下封堵术与直视下外科修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观察组给予房间隔缺损介入下封堵术治疗,对照组行直视下外科修补术,术后对比其左室舒张功能的远期效果。结果6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复查心脏彩超,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下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对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远期影响力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外科修补术 左室舒张功能 远期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通络西风汤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治疗后15d,观察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分别为(11.26±3.17a)、(50.32±6.44a);治疗后30d,观察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分别为(6.18±3.46b)、(65.83±6.75b);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效果均有一定的优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确切,加速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质功能区对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9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分为5 Hz组(13例)、3 Hz组(12例)、低频组(12例)及对照组(12例)。上述各组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前,分别对其健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质功能区给予5 Hz、3 Hz、1 Hz rTMS刺激或假磁刺激,各组患者均每天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上述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定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患者吞咽时下颌舌骨肌表面肌电(sEMG)振幅及吞咽时程。结果治疗2周后5 Hz组、3 Hz组及低频组患者SSA评分及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高频组SSA评分及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均较低频组明显降低(P<0.05),吞咽时程均较低频组明显缩短(P<0.05);5 Hz组下颌舌骨肌sEMG振幅较3 Hz组明显降低,吞咽时程较3 Hz组明显缩短(P<0.05),但SSA评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 Hz、3 Hz、1 Hz rTMS刺激健侧脑半球下颌舌骨肌运动皮质功能区均可改善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伴颅骨缺损患者吞咽功能,并以5 Hz rTMS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出血 吞咽障碍 下颌舌骨肌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内应用护理干预并分析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2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和肢体运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塞 康复期 神经功能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疗效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用神经内科护理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本科接诊脑卒中病患7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在NIHSS评分上,研究组干预后(7.14±1.94)分,比对照组(10.64±2.18)分低,P<0.05。在满意度上,研究组97.37%,比对照组78.95%高,P<0.05。结论:脑卒中用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效果好,神经功能改善迅速,建议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满意度 神经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选取85例我院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低,Bathel指数高,SAS、SDS评分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不良情绪,获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个体 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