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妇产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妇产科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2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预防干预措施,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积极预防干预措施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9例(5.85%)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中,加强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妇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对围产期孕妇羊水栓塞模型凝血状态评估。方法 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的76名围产期孕妇分别使用羊水25ul、50ul对32例、44例进行激发,然后血栓弹力试验,将激发前后标本丶输血及肝素治疗的各项指标做比较。结果: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3岁,电机厂工人(近10年平均每日累计坐位工作8小时),因“反复头晕4天、突发晕厥半天”于2015年5月19日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否认特殊。

  • 标签: 头晕 脑梗死 肺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现状。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 8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施以常规管理)与研究组(加强 VTE并发症的预防)各 44例,归纳总结 VTE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措施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 VTE发生率( 6.82%)低于对照组( 31.82%), 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 COPD、 BMI、肿瘤分期、 D-二聚体、化疗是 VTE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肺癌患者

  • 标签: 肺癌患者 VTE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疾病。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妊娠期VTE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妊娠并发症。VTE是可预防性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VTE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则。对妇产科患者利用VTE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可科学、有效、及时鉴别诊断VTE高危患者,而对其及时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可降低女性患者VTE发生率。目前在妇产科领域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包括:Caprini、Rogers、Autar及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等。笔者分别拟就妇科与产科领域常用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妇产科医师对VTE高危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栓栓塞症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管理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妇产科,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化疗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3例患者(栓塞组)和晚期肺癌化疗未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分型、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吸烟史、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属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作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晚期肺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血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由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天数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对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 栓塞 临床应用
  • 简介:溶栓抗凝是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主要手段,临床验证其安全有效,正日渐普及和规范。通过对我科2003年7月-2005年2月收治的11例PTE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配合,总结护理注意事项,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抗凝治疗 护理配合 临床验证 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 标签: 利伐沙班 急性肺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全科诊室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社区医院诊治肺血栓栓塞的经验,分析社区全科医生接诊并及时转诊肺栓塞患者的体会,明确肺栓塞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我门诊确诊的1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特点。结果经紧急救治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并予及时转院治疗。经过后期随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目前对于肺血栓栓塞患者,社区全科诊室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血流动力学支持、呼吸支持等。要根据自身建设条件以及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全科诊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240例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肺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血管造影等确诊VTE。结果术后VTE的累积发生率为2.26%。男性有18例VTE,女性10例(P=0.385);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正常出现20例VTE,肥胖患者出现8例(P=0.797);有基础疾病出现16例VTE,无基础疾病出现12例(P=0.03);恶性肿瘤出现17例VTE,良性疾病出现11例VTE(P=0.048);肺叶切除及全肺切除发生VTE10例,肺局部切除发生8例(P=0.032);术前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正常有17例发生VTE,D一二聚体水平升高发生11例(P=0.016)。结论肺切除术后并发VTE与性别和BMI无关,VTE的发生与基础疾病、恶性肿瘤、手术方式、术前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

  • 标签: 肺切除术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征低危心房颤动(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血栓栓塞风险,并为该类患者的抗凝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入选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患者基线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疾病的情况,将其分为CHA2DS2-VASc评分0分组、1分组和2分组。所有患者每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终点事件为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在内的血栓栓塞事件。计算血栓栓塞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之间血栓栓塞风险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 862例低危房颤患者,女性915例(32.0%),年龄(55.0±10.7)岁。CHA2DS2-VASc评分0分组933例(32.6%),1分组1 401例(49.0%),2分组528例(18.5%)。随访期间(中位随访1.5年,共5 811.82人年)共发生33例血栓栓塞事件,整体年化发生率为0.57%(95%CI 0.40~0.80)。其中CHA2DS2-VASc评分0、1及2分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数分别为8、11及14例,年化发生率分别为0.40%(95%CI 0.20~0.81)、0.39%(95%CI 0.22~0.71)及1.34%(95%CI 0.80~2.27)。CHA2DS2-VASc评分2分组(HR=3.53,95%CI 1.48~8.44,P=0.005)及其中年龄65~74岁的女性患者(HR=2.67,95%CI 1.63~4.38,P<0.001)的血栓栓塞风险显著高于CHA2DS2-VASc评分0分组。结论低危房颤患者中,年龄65~74岁的女性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对于该类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考虑口服抗凝治疗。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CHA2DS2-VASc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防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后选取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32例,对其应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防控管理体系,将其作为观察组。2019年前未启用防控管理体系,选取此阶段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32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防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院内静脉血栓 栓塞护理 防控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21月收治的另外50例ICU患者作为试验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14.00%,试验组发生率2.00%(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探讨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临床问题,包括成因、诊断要点、护理措施等等,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腹部术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发现,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通过对2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者临床治疗可以看出,20例患者均为单侧肢体患病。通过对其超声检查发现,早期性的抗凝治疗可以保障期顺利出院。10例同时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并发症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胸部症状,心电图以及血气出现改变。另外,10例患者D-二聚体表现出阳性,7例超声检查肺动脉压呈现异常结果。在行肺栓塞溶栓以及抗凝治疗以后,9例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腹部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作者: 严思思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简介:[摘要]放化疗作为癌症主要治疗手段,所引起的急性血管损伤、血小板激活、炎症因子释放等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对癌症患者的管理、生活质量和死亡率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回顾了最近几年静脉血栓栓塞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以期为为癌症放化疗患者VTE防治提供指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