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VTE的患者归为对照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总结VTE预防及护理要点。结果年龄>65岁、手术时间>120min、中心静脉通路、卧床超过1周、血清白蛋白<35g/l、D-二聚体>150ug/L、肌钙蛋白≥0.014ng/ml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应了解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是否具备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之后做好针对性护理以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并缓解病情。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采用优质护理对规范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影响。方法 抽选的患者资料为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危VTE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VT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E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规范实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预防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共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预防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护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患者血栓抗凝及其治疗过程中出血倾向的观察及干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护理,抢救性化疗的护理,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等。经过37天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血栓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抢救性化疗 心理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内科重症患者接受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科重症患者8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接受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中43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接受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对比两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内科重症患者接受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帮助改善凝血功能,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内科 重症 间歇性充气加压 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致肺栓塞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临床干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因下肢浮肿住院并由B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193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下肢静脉CTV+双肺动脉CTA检查明确下肢及肺部血栓情况,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肺栓塞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筛选出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肺栓塞的相关性。结果:在193例DVT患者中,出现PE者97例(50.26%),其中男55例(56.70%),女42例(43.30%),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发生PE组与未发生PE组,在所研究的危险因素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发生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并没有危险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导致肺栓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的危险倾向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骨肿瘤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创伤性,多数患者难以耐受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且卧床时间较长,导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高。为降低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供专业的疼痛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注意合理用药,开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术后居家康复期的院外延续护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预防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0例产妇为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13)和非VTE组(n=187)。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分析影响VT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VTE组与非VTE组年龄、生产方式、妊娠次数、糖尿病、高血压占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76)、生产方式(OR=2.223)、妊娠次数(OR=2.493)、糖尿病(OR=2.499)、高血压(OR=3.097)、D-D(OR=2.962)与产褥期VTE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产褥期VTE的发生与年龄、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D-D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控制,减少VTE的发生。

  • 标签: 产褥期静脉血栓 栓塞症 高危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肺动脉血栓栓塞(P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其特征是肺动脉阻塞,通常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移行而来。它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素之一,与PE相关的猝死尤其是一种毁灭性的结果。法医病理学在阐明PE相关猝死病例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探索PE相关猝死病例的法医病理方面越来越关注和感兴趣。诊断技术、尸检调查以及对PE病理生理学的理解方面的进展为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这导致了法医调查实践的改进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减轻PE相关猝死的风险。本文旨在概述与PE相关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相关的知识现状和最新进展。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病理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孕产妇基本资料进行研究,对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妇身体基本情况和凝血指标等进行研究和对比。结果:患者在年龄大于35周岁,剖宫产等因素都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且好发于产后14天内,多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混合型血栓患者居多。结论:发生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多在产后14天内,发生血栓部位广,年龄超过35岁,有剖宫产的产妇,应加强护理,采用抗凝血治疗方案。

  • 标签: 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Caprini模型)对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昏迷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下肢VTE预防策略,观察组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结果采取个体化的下肢VTE预防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研究中途脱落情况及治疗结局;比较两组入住重症医学科期间VTE的发生例数以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研究中途脱落率为10.53%(10/95),观察组为8.42%(8/9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P<0.05);观察组入住重症医学科期间VTE发生率为2.30%(2/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P<0.05)。观察组术后第7 天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27±0.43)mg/L、(281.62±37.29)×109/L、(12.93±2.87) s、(34.35±7.19) s,对照组分别为(3.31±0.68)mg/L、(303.28±39.96)×109/L、(11.24±2.46) s、(31.16±6.82) s,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3、3.070、-3.463、-2.493,均P<0.05)。结论Caprini模型对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昏迷患者VTE的预防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重症监护 颅脑损伤 昏迷,脑损伤后 嘧啶二聚物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其传播性强,检测效果欠佳,暂无特效药及疫苗等问题使得对其防、控、治面临很大困难。有鉴于此,在常规治疗COVID-19的基础上,对于COVID-19并发症的防治也至关重要。随着COVID-19诊治患者的增加,一线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发现部分COVID-19患者在常规抗感染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会突然恶化,伴随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显著升高,甚至出现猝死。这种明显不同于感染加重导致的疾病进展,提示我们要同时关注COVID-19患者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脱落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可能。鉴于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lism ,VTE)的可防可控,建议在COVID-19的防控和救治过程中,积极评估住院患者VTE风险,对VTE高风险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对于突然出现氧合恶化、呼吸窘迫、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者需警惕PTE的发生,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VTE)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VTE 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和行为等多个风险因子所致的系统性病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DVT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尤其是左边,可能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或者会有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四肢水肿等。下肢深静脉远端深静脉血栓(DVT)是引起肺栓塞的一个主要原因。深静脉血栓(DVT)可以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下肢截肢,甚至是肺动脉血栓而致死。肺动脉栓塞(PTE)是肺动脉栓塞(VTE)的1/3,而大面积肺栓塞则会出现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为了防止静脉血栓栓塞,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省医疗费用,进行良好的护理十分必要。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阿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46 例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29 例,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 17 例,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 82.3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55.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组 、 对照组 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5.88 %、 10.3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大面积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肺栓塞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ICU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10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护理方案。结果:100例ICU患者中,VTE发生率是17.67%。其中发生VTE患者与未发生VTE患者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发生VTE患者的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卧床时间≥72h、机械通气不当、合并基础病、血液高凝、下肢骨折发生率大于未发生VTE患者(P<0.05)。结论:明确ICU患者中的VTE发生危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预防VTE发生。【关键词】ICU;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护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