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常简称冠脉造影或冠造)就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的方法。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结果在治疗措施上可以确定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还可以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是确保造影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操作方法 并发症 护理对策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行PCI术的360例患者中,术后35例出现并发症的资料。结果共发生并发症35例,其中穿刺部位出血11例,皮下血肿4例,假性动脉瘤2例,迷走神经反射6例,心包填塞1例,尿潴留11例。结论应针对PCI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加强PCI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时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择期PCI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急诊PCI手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更好(P<0.05)。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手术时机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时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择期PCI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急诊PCI手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更好(P<0.05)。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手术时机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介入封堵术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术并成功封堵。结论: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治疗后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腔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内-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住院患者 372例,按数据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 186例。干预组由责任护士针对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 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实施了系统的术前准备、严密有效的术中监测、精心的术后宣教及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21.5%,对照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41.9%。结论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 整体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介入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降低了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桡动脉途径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合并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CI不同分为A组(31例,动脉介入治疗)和B组(37例,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手术成功率、术前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LVEF)变化情况、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种PCI介入途径治疗A型、B型、C型病变的介入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LVFE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治疗后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穿刺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的减少了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冠心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患者行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PCI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通过信封随机化分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焦虑分值,遵医嘱评分以及运动耐量。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分值、遵医嘱评分以及运动耐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0日和干预后半年,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术后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调节,遵医嘱行为的提升,以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遵从有序的心脏康复计划。

  • 标签: 延续护理 PCI手术 焦虑评分 遵医嘱行为 运动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使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治疗冠心病的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取人文关怀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有26例患者非常满意,11例比较满意,3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2.5%(37/40);对照组有19例患者非常满意,10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2.5%(29/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以给予患者更加人性化的临床护理,令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护理人文关怀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或择期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l)已成共识,但对于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AD)PCI是否优于强化药物治疗(MT)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纳入了6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比较MT与PCI在stableCAD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对4410名患者进行了meta-analysis,其中2198名患者接受了PCI,2212名患者接受MT治疗。结果PCI组与MT组比较,全因性死亡、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CABG、再次PCI的Oddsratios(OR)(95%CIs)分别是1.00(0.78,1.28),1.15(0.87,1.51),1.22(0.99,1.50),1.00(0.81,1.25),1.11(0.64,1.95)。从而表明,五个临床终点事件,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stableCAD,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较,PCI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荟萃分析 AMI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PCI术前或术中的药物治疗重视度很高,而术后长期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常常被忽略。OMT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围绕冠心病患者PCI术后OMT的定义、对预后的影响及目前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疗法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F、FS和BNP分别为(44.85±1.52)%、(24.58±0.31)%和(360.14±10.25)pg/ml,59例表示满意,总满意度为95.16%,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血运重建治疗,可以充分增强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满意度,改善预后。

  • 标签: 血运重建 心力衰竭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采取保守药物治疗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I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发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高龄 冠心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