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前后的心理变化。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焦虑和抑郁是否随血运重建而改善。结果对108例冠状动脉介入成功老年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应答率为100%。术前63例患焦虑,其中33例处于焦虑状态(30.6%),30例肯定焦虑(27.8%),占总调查人数的58.3%。42例患抑郁,21例处于抑郁状态(19.4%),21例肯定抑郁(19.4%),占总调查人数的38.9%。出院时,58例仍有焦虑,32例处于焦虑状态(29.6%),26例肯定焦虑(24.1%),占总调查人数的53.7%。45例患抑郁,22例处于抑郁状态(20.4%),23例肯定抑郁(21.3%),占总调查人数的41.7%。结论成功的介入并不能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经皮冠状动脉/心理学 冠状动脉疾病/治疗/心理学 焦虑 抑郁 人类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5d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5d6min步行距离、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5d治疗、按时用药、定期复查、饮食及遵医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老年冠心病 心功能水平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护理。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87例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7例患者在经过全面、精心护理后均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1.3)d,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对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做好围术期的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检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观察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时间,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西雅图不稳定型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比较治疗疗效。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LVDD、LVESD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主观感受程度、活动能力受限情况、治疗方法满意程度、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状况等SAQ各项评分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冠脉介入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和平均发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脉介入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χ2=4.200,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比较,采用PCI术联合药物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远期效果可观,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双心护理的评价方法和积极意义,以期减少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心脏康复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女性冠心病特征与冠脉动脉介入方案治疗价值。方法: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38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为样本,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结冠心病临床特点,并对比冠脉介入治疗前后老年组血脂水平差异。结果:老年组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占比、心肌梗死占比、冠脉造影下多支血管病变占比及中重度狭窄患者占比均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血脂水平高于青年组,P<0.05;介入治疗后,老年组患者血脂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介入治疗后,老年组冠心病患者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N末端脑钠肽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女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采取经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效果良好。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结果110例冠心病患者120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130枚。置入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单支病变者占58.38%,双支病变者占30.00%,3支病变者占10.63%;A型病变者占38.48%,B型病变者占22.71%,C型病变者占38.81%,不稳定心绞痛者占56.43%,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占43.57%。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平均直径为(2.45±0.41)mm,平均长度为(18.50±2.45)mm,压力平均(6.22±1.78)atm;置入支架130枚,平均直径为(31.01±0.38)mm,平均长度为(21.30±6.30)mm,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9.45±3.12)atm。结论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综合管理对年轻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6例冠心病PCI治疗术后患者开展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观察组的MLWHFQ评分、6min步行距离和运动代谢当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Peak VO2指标和VO2AT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康复管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PCI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综合管理能够促使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提升,能够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康复综合管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对其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共计有100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50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相关评分实施组间对照。结果: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护理前相关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对其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呵疑冠心病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及不接受手术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6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不接受冠状动脉介入原因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9.42%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在此次入院前未得到过冠状动脉介入相关知识;7246%认为没必要行冠状动脉介入,57.97%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面对手术时的焦虑、恐惧等主观因素是不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主要原因。结论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了解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以帮助患者争取最佳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时机。

  • 标签: 可疑冠心病 介入手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执行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PCI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心理辅导,常规准备及术后病情监测,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用药指导等措施。结果通过对行PCI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PCI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为了评价其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基础资料,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PCI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知情决策的质量,并探讨其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进行择期PCI知情决策交流的、疑诊或确诊SCAD的住院患者。通过查询病历和问卷调查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知情决策信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决策结果分为同意组(152例)和拒绝组(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的知情决策要素。结果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知情决策交流共174人次,由81名医生完成,仅5(2.9%)人次交流内容满足知情决策七要素,12(6.9%)人次满足知情决策基本要求。与同意组比较,拒绝组的年龄较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阳性率较低,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药物应用率较低(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讨论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OR=6.05,95%CI:1.08~33.85, P=0.041)及其优缺点(OR=6.40,95%CI:1.07~38.18, P=0.042)的患者更容易拒绝冠状动脉造影,而讨论择期PCI风险(OR=0.06,95%CI:0.01~0.29, P<0.001)的患者与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有关。结论医生与SCAD患者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的知情决策交流通常是不充分的,交流内容涉及替代方案的患者更倾向于拒绝冠状动脉造影。

  • 标签: 知情决策 稳定性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960例来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4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80例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少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PCI治疗,按照测量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d,患者心功能已被改善,术后6个月改善显著,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98),死亡率为0。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改善其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左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纳入研究队伍,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以随机信封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介入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组间心功能、临床效果指标作出评估,并分析对比评估结果。结果 治疗前组间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介入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常规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均较高,P<0.05;介入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常规组的75.00%相比较高,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确切,建议推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综合康复护理质量及效果。方法:在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选取84例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康复护理(研究组),记录患者护理效果并加以对比。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更高;研究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改善幅度更大;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护理工作中,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健康水平的改善,基于此,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综合康复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