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录入18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n=90)与实验组(n=90)。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内患者的护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录入18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n=90)与实验组(n=90)。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内患者的护理质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内支架植入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总结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该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行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控制效果、再入院率、并发症、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服药依从性等。结果 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控制情况、并发症、服药依从性、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再入院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硏究对象。将这84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分和CSMS(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评分、在出院时其CSMS的评分、在出院后的第6个月和出院后的第12个月其CSMS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分和CSMS曲评分相比,P>0.05。在出院时,两组患者CSMS的评分相比,P>0.05。在出院后的第6个月和出院后的第12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SMS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硏究对象。将这84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分和CSMS(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评分、在出院时其CSMS的评分、在出院后的第6个月和出院后的第12个月其CSMS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分和CSMS曲评分相比,P>0.05。在出院时,两组患者CSMS的评分相比,P>0.05。在出院后的第6个月和出院后的第12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SMS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更高,P<0.05。结论: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部分非紧急患者或许不需要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项研究是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试验之一,要求严格排除非必要行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人的患者。前任美国心脏病学院主席RalphBrindis教授指出:“大量各式的数据显示部分医院存在高达40%~50%的不规范手术比例,这说明我们还有改善的空间。”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患者 《美国医学会杂志》 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病学院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直接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各43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直接PCI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延迟PCI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左房内径(LAd)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延迟PCI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 标签: 直接 延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PCI冠心病患者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PCI术患者,总计130例。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随机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协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协同护理干预 冠心病 PC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PCI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术的7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组间用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 PCI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取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开展研究,将7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均实施PCI手术治疗,以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冠心病 PCI 行为转变理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依从性。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住院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4例,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42例。对于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于对照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依从性对比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评分为97.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5.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各项依从性方面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PCI  冠心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回顾在2017年11月至 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的690例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技术,植入患者血管当是进行治疗,整理分析研究患者的有关病历记录资料,然后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状况纳入到讨论研究中。结果:通过造影检查技术检测,在690 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植入715枚支架,植入成功682例,植入失败8例,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84% 。值入失败的8例患者是因动脉严重迂曲,导致的导管后坐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值入支架的位置无法准确达到靶部位。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的有效成功率较高,且有着并发症较少,总体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皮冠状动脉支架 植入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士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倒为择期PCI术,观察近期(住院期间)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和临床预后.结果61例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39例(64%),双支血管病变16例(26%),单支血管病变6例(10%);完全闭塞病变25例(41%);14例(34%)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手术操作成功率9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达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其中造影荆肾病6例(10%).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3%,均为心源性死亡,4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22%,包括3例心脑源性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手术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期间病死率和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较低,但患者病变重,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荆 肾病 预后
  • 简介: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2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整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1例,临床诊断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冠心病,病程均超过6个月,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将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126例设为观察组,男66例,女60例,30—85岁,平均50.3岁;将2002年1月~2003年12月的105例设为对照组,男56例,女49例,32~86岁,平均49.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整体护理 病例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尼可地尔,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5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中不应用尼可地尔,观察组应用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相较于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明显较低,且在治疗完成后观察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观察者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高,对照组中有8例,所占比例为27.59%,观察组中有3例,所占比例为1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尼可地尔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并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尼可地尔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O.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J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O.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青年女性 危险因素 预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