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外科临床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胸外科126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MEWS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住院时间、转入ICU例数以及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MEWS分数越高,住院时间越长(P<0.05),转入ICU以及死亡例数也越多(P<0.05);观察组护患关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WS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护理中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程度的准确评估,对护理及治疗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EWS 胸外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自本院急诊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下护理期间(2022.07~2023.06)入院内科患者为研究组(52例),以本院急诊行常规急诊护理期间(2021.07~2022.06)入院同类型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结果:MEWS评分指导下急诊内科护理期间,研究组入院至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缩短,且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升高,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可积极提升患者急诊救治效率,优化临床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确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 SBAR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102例消化内科患者,对照组:选择常规监护汇报方式;观察组: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 SBAR模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基本治疗效果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室入住率 3.92%与 消化道出血率11.76%低于对照组患者 重症监护室入住率19.61%与 消化道出血率43.14%,存在一定差异,( P< 0.05)。 结论:针对消化内科患者开展SBAR模式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即可增强护士的观察与评估疾病能力,还可预防相关危险因素,促进疾病好转,从而获得患者高度满意。

  • 标签: SBAR模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消化内科 应用
  • 简介:探讨心电图联合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运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6-12月,余姚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152例,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并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探讨单用MEWS评分和联合心电图对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显示,1152例患者中,好转离院375例(32.55%),急诊留观382例(33.16%),普通住院335例(29.08%),重症住院44例(3.82%),急诊死亡16例(1.39%)。疾病转归越差,患者MEWs评分和联合评分越高,在重症住院和急诊死亡组患者中联合评分高于单用M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6,29.65,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联合评分(P=0.014)、MEWS评分(P=0.040)、血氧饱和度(P=0.012)是急诊内科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预测急诊患者病情。

  • 标签: 改良 早期预警评分 心电图 病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210例,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5例,分别采取MEWS与SBAR沟通模式、常规评估和沟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转入ICU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转入ICU率为0,与对照组的5.71%相比优势明显;且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差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在入院时的并发症以及ICU住院和住院时间。结果: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著低于对照(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例PEWS在神经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儿390例,其中病毒性脑炎250例,化脓性脑膜炎140例。将每种疾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监护组、监护组、PICU组三组,记录非监护组、监护组和PICU组的PEWS,比较同种疾病各组PEWS分数间的差异。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PEWS总评分值从非监护组、监护组到PICU组逐渐升高,脑膜炎患儿PEWS总评分值从非监护组、监护组到PICU组逐渐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WS操作简单,可以连续动态地监测儿童状况的变化,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病情轻重的判断和转入PICU的预测,并使过去的经验判断转换成科学客观的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价。在儿童神经内科学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的92名急诊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急诊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急诊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PDCA循环对重症手足口早期识别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1年5月,止于2023年5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手足口疾病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手足口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PDCA循环护理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足口病完全康复时间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护理措施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手足口患者实施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PDCA循环护理,能够对于重症手足口早期识别,指导更为有效地实施针对性治疗,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手足口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PDCA循环 早期识别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EWS)及其动态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和重症2组,入院后第1、2天记录患者的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通过ROC曲线及截断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与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胰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65、0.786、0.7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WS评分及动态变化(△EWS)可以用来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EWS评分简便易行,适合早期筛选危重急性胰腺炎。

  • 标签: 胰腺炎 早期预警评分(EWS) 评分动态变化 Ranson评分 APACHEⅡ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患者,实验组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协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工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试验,盲选入研究组(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和对照组(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各53例,对比两组分诊正确率。结果:研究组分诊正确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早期预警风险评分 急诊创伤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以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结果 观察组APACHE- I、MEWS、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信息化MEWS评分系统 早期康复护理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分级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和分级管理的概念及意义,然后分析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接着,通过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分析,阐述了分级管理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最后,从影响因素分析出发,提出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医疗设备支持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等针对性建议。本文旨在为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分级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分级反应策略在儿科普通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 10 月我院收治的 325 例入住儿科普通病房患儿,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 163 例)和对照组( 16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护方案即依照医嘱执行监护;观察组采用 D elphi专家函询所构建的 PEWS 分级反应策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U转入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总费用、患儿家属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转入PICU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但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基于 PEWS 评分构建的分级反应策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减轻患儿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儿家属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促进科室人力资源配置弹性机制的建立。

  • 标签: 儿童 早期预警评分 分级反应 儿科普通病房 应用
  • 作者: 王学珍齐新颖(通讯作者)杨风桢洪玲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改良VBAC评分法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应用  王学珍 齐新颖(通讯作者) 杨风桢 洪玲玲  (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 河北沧州  061000)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VBAC评分法在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中的应用。方法:参考Flamm、Gonen、Grobman、Metz的评分法,建立新的评分法,分析改良VBAC评分法与试产的关系。 结果:改良VBAC评分法与Flamm、Metz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0.975)明显大于Metz法(0.709)、Flamm法(0.615),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截断值为16,大于截断值与小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BAC评分法能较好的预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改良HEART评分法指导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心痛72例(1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34例),非心源性胸痛88例(2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传统HEART评分改良HEAR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HEART评分差异。比较改良HEART评分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1组与2组改良HEART评分均高于常规HEAR评分,因为改良HEART评分分层增加,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HEART评分法分析急诊胸痛患者病情,准确率更高,数据更全面,可以更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静脉输液操作评分标准,使之更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便于护士更灵活掌握静脉输液的要领,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率。方法将原有静脉输液扣分标准改为按照静脉输液的流程来设定检查内容与扣分细则,并分别以改进前后的操作评分标准对临床护士进行考评,对两组考核中的操作合格率、患者问卷调查静脉输液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新评分标准的参考护士操作合格率、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测评及静脉输液的健康宣教知晓率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后的评分标准灵活性更强、操作性更好,更适合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提高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