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肺栓塞的并发症,特征是毛细血管前性肺血流动力学变化,伴有慢性血栓性肺血管闭塞。其症状缺乏特异性,3个月以上的规范抗凝治疗后,影像学有肺血栓栓塞的证据,经右心导管证实存在肺动脉高压可做出诊断。肺动脉内膜剥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利奥西呱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不能手术或肺动脉内膜剥除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靶向药物。除药物治疗外,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是治疗不能手术患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除术 靶向药物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抗凝治疗是其有效治疗方式。所有急性VTE患者均推荐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识别VTE患者复发危险因素以及对其复发风险进行评估,对决定患者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是否继续无限期抗凝这一重要临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 50 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 RCOG 评估量表和 Wells 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 结果: RCOG 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 Wells 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RCOG 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以86例PTE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41/43),高于对照组(79.07%(34/43),P<0.05)。干预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23.26%(10/4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41/43),高于对照组(71.09%(31/43),P<0.05)。结论给予急诊PTE患者有效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观察 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卒中急性期(发病2周内)DVT的发生率高达50%[1],多发生在瘫痪侧肢体,其危险度与肢体瘫痪程度、年龄呈正相关,此外,大约13%~25%的卒中患者早期死亡与合并PE有关,常常发生于卒中后第2~4周[1].……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意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血栓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升高与其相关,但其导致该病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管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血小板活性,炎症反应及改变凝血功能等途径均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HCY致血栓栓塞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和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

  • 标签: 血栓 栓塞 同型半胱氨酸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血栓栓塞症(PTE)在西方是一相当常见疾病,在我国亦并非少见。目前在临床上逐渐受到人们的认识,但典型的临床上所谓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的“肺梗死三联症”不足30%,故致使误诊、漏疹颇多,下面就9例误诊的病例分析如下。误诊病例共9例,其中误诊为心衰者3例,误诊为心绞痛2例,误诊为心肌炎2例,误诊为胸膜炎2例。上述病例后经肺3D增强扫描或肺通/灌扫描(SPECT)皆证实为肺血栓栓塞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旨在提高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基本资料、首发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以及单纯抗凝与抗凝加溶栓的疗效对比。结果肺血栓栓塞常见的首发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呼吸困难(90.6%)和呼吸急促(71.7%),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分别为下肢静脉血栓(37.7%)和慢性阻塞性肺病(45.3%),但其临床表现和除CTPA外的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单纯抗凝与抗凝加溶栓在治疗后一周各监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抗凝组(P<0.05),两周后组间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周两组间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多项检查指标综合判断。ECG和SpO2操作便捷、快速、无创,提示当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而又与本身的心肺疾病不相称且同时伴有ECG和SpO2改变时,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肺血栓栓塞应作为首先要确诊或排除的疾病之一。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对中危肺血栓栓塞均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溶栓能明显提高中危患者的早期治疗有效率,而对于基础疾病较多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则更安全可靠。

  • 标签: 中危肺血栓栓塞 临床诊疗
  • 简介:交通事故中有时下肢骨折伤者的损伤并不是很重,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或出院后伤者死亡。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及相关病理学检查发现死者肺动脉存有血栓栓子。作为司法鉴定以及侦查的重要内容,法医病例分析以及尸体检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2013年我局接收的3例车祸治疗出院,后死于家中的尸检案例,通过血栓栓塞形成的机制,讨论得出尸检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期对之后的研究和实际操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交通事故 下肢骨折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形成患者7例,按照FAB诊断标准分型,予相关方案化疗,出现临床血栓栓塞性疾病症状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1.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2.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57.1%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3.57.1%患者发生脾栓塞;4.71.4%的患者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且合并感染。结论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脾脏栓塞多见,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与血小板数量关系不大与合并感染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血栓栓塞 感染 脾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的防治护理工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 护理。方法: 建立院内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完善VTE 防治护理程序,构建VTE 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VTE 知识培训,进行VTE 防治质量监控。结果: 组建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后,VTE 高危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4. 2%,高于组建前48. 4%( P < 0. 05) 。结论: VTE 防治护理专项小组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行为,提高了院内VTE 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管理 干预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栓栓塞的发生、诊断及预防。方法分析恶性肿瘤病人发生血栓栓塞的情况及处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恶性肿瘤病人发生血栓栓塞后,积极采用改善微循环治疗;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和其他抗凝治疗,肢体肿胀完全或部分缓解;不能耐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病人,肢体肿胀情况无改善。说明低分子肝素钠在恶性肿瘤病人发生血栓栓塞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恶性肿瘤病人中存在凝血异常很普遍,血栓血栓前状态有利于癌栓形成和转移。恶性肿瘤病人多数是血栓栓塞与肿瘤栓塞同时存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栓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癌栓形成及癌栓栓塞是有利的。可使用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进行血栓预防。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栓性栓塞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2年间,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的诊断肺栓塞的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及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与PTE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核素影像诊断 临床资料 PTE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体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继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为脑卒中发病2周后,全部患者中28例接受抗凝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57%,其余16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治疗有效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肺血栓栓塞症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病情发生后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需加强高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的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特点。方法:对15例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例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患者,14例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1例流产,1例发生严重肺栓塞后经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后行剖宫产,1例并发胎盘早剥,放置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1例患者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放置下肢静脉滤器后行剖官产术,1例要求结束妊娠,放置下肢静脉滤器后行人工流产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5d后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患肢周径与健侧差距缩小到(1.9±0.4)cm。新生儿均正常健康,新生儿出生10minApgar评分均〉8分。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血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治疗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首选低分子肝素(或肝素),非必要情况下不宜用溶栓治疗。应用下肢静脉滤器要把握适应证,必要时放置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防止发生严重性肺栓塞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妊娠期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组的临床应用对预防VTE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成立了VTE管理组,通过建立规范的VTE管理和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预防护理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对全院护士开展知识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护士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对VTE预防护理的管理。并于2015年7月建立网络信息上报平台,以对全院VTE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积极探索建立院内VTE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骨科为VTE的高发科室,选择2016年及2017年入住我院骨科的患者,统计其VTE发生率及有症状血栓发生率。结果通过VTE管理组的规范化管理,临床护士进行早期评估、预防和积极有效的干预来预防、减少VTE的发生。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VTE发生率为3.23%,2017年降至3.20%,2016年骨科住院患者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7.55%,2017年降至为2.79%(P<0.05)。其中关节外科2017年上半年发生了34例深静脉血栓,下半年仅发生了2例深静脉血栓。结论VTE管理组承担着院内VTE护理的全过程管理,对临床起到了支持、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规范院内VTE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VTE护理,从而减少了VTE的发生,同时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借助科学的管理工具,VTE管理组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临床VTE预防护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科护理 小组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