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社会负担的加重,医护人员对VTE重视及认识程度不断提高。VTE作为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VTE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但药物预防可能带来出血的风险,使药物预防的应用受到限制。机械预防因无创、患者依从性高、并发症少、简单方便、效果佳,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机械预防的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机械预防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检栓塞出现的风险,并尝试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 将前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 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 35例患者命名为 A组,在术后第一天利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另 35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使用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进行干预,命名为 B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切口处的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等粘膜的发生率。结果 利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的 A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 5.57%, B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11.43%。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量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结论 对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风险与预防 脊柱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50例产科病房新收治的产妇设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RCOG评估量表和Wells评估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价效果,以及观察两种量表预测准确度。结果RCOG评估量表准确度优于Wells评估量表,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OG评估量表在评价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上,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危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量表 预测风险 效果
  • 简介:血栓栓塞症并发大量胸腔积液的发病不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该病胸水特点多是渗出性的,间皮细胞明显升高,认识肺栓塞并发胸腔积液的特点则有助于及早诊断。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患者出现肺栓塞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年龄≥65岁、患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原发灶情况、肿瘤转移情况、伴随疾病、发生血栓类型及部位等。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根据深静脉血栓部位,分为深静脉血栓(DVT)组和肺栓塞(PTE)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318例患者中281例(88.4%)为深静脉血栓组,37例(11.6%)为肺栓塞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共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肝病发病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arlson共病指数方面,肺栓塞组(7.22±3.95)显著高于深静脉血栓组(5.69±2.89)(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95%CI:0.846~0.985,P=0.001)、肿瘤是否转移(OR=0.006,95%CI:0.001~0.032,P=0.000)、Charlson共病指数(OR=2.278,95%CI:1.772~2.929,P=0.000)均是影响肺血栓栓塞症(P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是否转移、Charlson共病指数是老年肿瘤患者出现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共病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lism,VTE)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PTE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DVT,PTE经常是DVT致命的并发症.据估计在血管疾病中,VTE的发生率处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VTE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误诊、漏诊率较高.现已成为导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VTE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09-2020.09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肺栓塞 护理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5.6-2016.5月份收治到的妇科围手术期间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50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到肝素抗凝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健康指导,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肺栓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在治疗后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栓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收的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58例患者参与其中。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均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非常满意为43.1%、不满意为18.9%;护理后非常满意为65.5%,不满意为9.6%,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说,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身体健康的恢复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合并 静脉血栓 栓塞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名需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接受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期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主要观察指标为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8%。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8%,对照组为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实施规范操作、导管护理和抗凝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然而,在导管相关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验证这些发现,并完善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栓塞 护理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接收的15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护理措施。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症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概率,统计满意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知识掌握程度比较高,并发症概率较低,且患者满意度比较高,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肿瘤作为严重的病症,发生之后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特别是很多患者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然而应用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避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患者生命健康恢复较为明显,对医疗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骨折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中施行血栓弹力图为指导干预的效果。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创伤骨折患者,均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入本院施行手术治疗,共5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A组在此基础上施行血栓弹力图指导,每组各29例。对两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相比较干预B组较低(P<0.05)。结论:在创伤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中采取血栓弹力图指导,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发生。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创伤骨折 静脉血栓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COG血栓风险评估模型(RCOG risk assessment model,RCOG RAM)对产妇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21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分娩的有VTE的产妇为研究对象(n=38),按照1∶4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当天分娩的无VTE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15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RCOG RAM的鉴别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妇发生产后VTE的相关因素。结果RCOG RAM预测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95%CI:0.762~0.894),其最佳临界值为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OG评分中风险、高风险,既往使用宫内节育器,孕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VT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RCOG RAM可有效预测产后VTE,对产后血栓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产妇 产后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肺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PTEDVT)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疑似PTE-DV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TE患者行MSCT以及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轴位图像等三维重建;对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观察患者血管内栓子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分析两种方法检查出的肺动脉栓塞状况和深静脉栓塞征象。结果:30例患者诊断出阳性患者15例,其中DVT占66.7%(10/15),PTE占86.7%(13/15),诊断为PTE-DVT的患者8例,占53.3%(8/15)。MSCT检查发现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情况的患者有10例,共诊断出发生血栓栓塞的肺动脉有50支;CDFI检查发现深静脉发生栓塞情况以及静脉壁波动消失的患者有12例,共诊断出发生血栓栓塞的深静脉有16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S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互相结合、借鉴,方能更加快捷、简便、安全和准确地在临床中诊断出PTE-DVT,为临床治疗PTEDVT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层螺旋CT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骨科应用全程血栓防控体系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方法 纳入126例2019年10月~12月本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63例列为参照组,应用常规预防;另63例列为研究组,应用全程血栓防控体系。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观察VTE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VTE发生率为3.17%,低于参照组17.4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骨科患者中应用全程血栓防控体系能够有效预防VTE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全程血栓防控 预防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随机挑选 89例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治疗髋部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对入选的 89例病患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89例病患仅有 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得到缓解,并未出现肺栓塞,病患的治疗预后效果佳。结论:髋部骨折在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除了常规护理措施外,还需对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一旦有症状迹象出现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对预后加以改善,帮助病患早日康复。

  • 标签: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