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通过逆向的设计原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教学进行重构与思考,重建教学观与教学策略。以《方寸之间--篆刻》单元课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结合本单元学生需要获取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任务。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UbD 美术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过度医疗行为线索富集模型,为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等级赋分法构建过度医疗行为线索富集模型。获取2016—2019年北京市5家肿瘤专科医院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交易记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每条交易记录转化为标准化分值V(0~100分),并根据V值大小将全部交易分为22个组,计算每组的拒付率和富集效率。富集效率随V值增加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组间拒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V值与拒付金额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模型验证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患者住院交易记录分别有872 599条和86 356条,各含1 164条和103条拒付交易记录。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交易记录V值平均分均为49分,中位数均为50分。当V>0分时,随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交易记录V值的增加,富集效率呈增高趋势(Z=23.86,P<0.001; Z=11.02,P<0.001),不同组间的拒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307.16,P<0.001),V值与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拒付金额有相关性(r=0.29,P<0.001; r=0.30,P=0.003)。结论基于等级赋分的过度医疗行为线索富集模型通过分析大量医保交易记录,能够聚焦在有疑似过度医疗行为的医保交易上,在医保基金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事前指导作用。

  • 标签: 医保基金 过度医疗行为 等级赋分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骨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分型,以便精准的筛选各型缺损修复的合适组织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组织瓣一期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患者219例,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3例,年龄16~78岁。依据修复方式的选择,将上颌骨缺损分为4型,其中上颌骨下部缺损(Ⅰ型)22例,上颌骨上部缺损(Ⅱ型)44例,全上颌骨缺损(Ⅲ型)132例,扩大上颌骨缺损(Ⅳ型)21例。对皮瓣成活以及修复重建满1年的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的评价,并对恶性肿瘤患者(169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219例患者共行234个皮瓣修复手术,Ⅰ型缺损修复采用腓骨瓣频率最高(4/13)。Ⅱ型缺损采用颞肌瓣(11/24,45.8%)及股前外侧皮瓣(6/24,25.0%)频率较高,Ⅲ型缺损采用颞肌瓣(71/128,55.5%)、股前外侧皮瓣(32/128,25.0%)及腓骨瓣(12/128,9.4%)频率较高,Ⅳ型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20,40.0%)及腹直肌皮瓣(8/20,40.0%)频率较高。局部带蒂皮瓣114例,成活率95.6%(109/114);游离皮瓣120例,成活率95.8%(115/120)。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发生率为4.3%(10/234),是组织瓣修复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88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吞咽及语言功能,其中82例(93.2%)对外形较满意,75例(85.2%)对于视力视野较满意。恶性肿瘤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66.5%和63.6%,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7.1%和46.2%。结论根据上颌骨缺损各分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瓣,兼顾了功能和外形,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中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TPF(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前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68的表达水平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数量,评估其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并进行TPF诱导化疗的31例中晚期下咽鳞癌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43~71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患者化疗前肿瘤中GPR68和CD4+、CD8+T细胞的阳性率,利用t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化疗疗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经3个周期化疗后,4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3例疾病进展(PD)。有效组(CR+PR)中GPR68及CD8阳性率分别为25%、40%;无效组(SD+PD)中GPR68及CD8阳性率分别为50%、1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7和12.86,P值均<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PR68与CD8+T细胞存在负相关关系(r=-0.64,P<0.001);CD4的表达与患者TPF疗效无相关性(P>0.05)。GPR68高表达和低表达组OS分别为12.5和2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0,P=0.005);CD8高浸润和低浸润组OS分别为25.0和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58,P=0.01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PR68、CD8+T细胞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OR(95%CI)分别为3.27(2.46~5.97)和1.53(0.78~1.82),P值均<0.05];而CD4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GPR68和CD8+T细胞有希望成为评估中晚期下咽鳞癌患者TPF诱导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下咽肿瘤 癌,鳞状细胞 诱导化疗 G蛋白偶联受体68 抗肿瘤免疫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CD8+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26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及27例对照组患者采集鼻黏膜组织及外周血,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18~72岁。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鼻黏膜组织中Eos计数,将CRS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eosinophilic CRS,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性CRS(non-eosinophilic CRS,Non-ECRS)两组类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鼻黏膜组织及外周血中CD4+及CD8+T细胞的比例、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Tc)1、Tc2及Tc17细胞的比例、CD8+Foxp3+和CD8+Foxp3-IL-10+两种CD8+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细胞介素(IL)-10的CD8+Foxp3+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Graphpad 7.0进行作图,所有数据采用M(IQR)表示,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8+T细胞在所有患者鼻黏膜组织淋巴细胞中的比例高于CD4+T细胞[37.75%(17.35%)比4.72%(4.29%),Z=-5.70,P<0.001],而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低于CD4+T细胞[23.60%(9.33%)比44.05%(10.93%),t=9.72,P<0.001]。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c2细胞和Tc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CRSsNP患者及对照组[1.82%(1.22%)比0.84%(0.79%)比1.09%(0.92%),1.93%(2.32%)比0.54%(1.04%)比0.47%(0.51%),P值均<0.05]。与CRSsNP[0.43%(1.45%)]和对照组[0.48%(0.83%)]相比,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CD8+Foxp3+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最低[0.10%(0.32%),Z值分别为-2.24、-2.22,P值分别为0.025、0.027];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产TGF-β和IL-10的CD8+Foxp3+Treg细胞占总CD8+ 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1.46、0.49,P值均为0.001)。CRSwNP患者鼻黏膜组织中CD8+Foxp3-IL-10+Treg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CRSsNP患者[0.14%(0.28%)比0.89%(0.81%),Z=0.61,P=0.030]。CD8+Foxp3+Treg细胞和CD8+Foxp3-IL-10+Treg细胞在ECRS患者鼻黏膜淋巴细胞中的占比显著低于Non-ECRS患者[0.07%(0.44%)比0.53%(0.75%),0.13%(0.21%)比0.29%(0.76%),t值分别为2.14、2.78,P值均<0.05],并与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Eos百分比呈负相关(R2值分别为0.56、0.78,P值均<0.001)。外周血中CD8+Fxop3+Treg和CD8+Fxop3-IL-10+Treg细胞在各组之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CD8+Treg细胞在CRSwNP患者尤其是E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所占比例降低,与Tc2、Tc17趋势相反,与Eos计数呈负相关。提示CD8+Treg比例降低可能与CRS患者鼻黏膜免疫失衡及Eos浸润有关。

  • 标签: 鼻窦炎 CD8+Treg细胞 嗜酸粒细胞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CRS)是常见的上呼吸道炎性疾病,患病率高,病理机制复杂,因存在高度异质性,疗效及预后差异明显。CRS内在型是基于其生物标志物及分子机制进行的分型,是认识疾病本质、精确诊断、精准治疗并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就CRS内在型及相应的精准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RS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23~66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CE2在非慢性鼻窦炎对照组、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组和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组中的表达。利用GSE72713芯片分析ACE2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IL-25、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骨膜蛋白等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ACE2互作蛋白网络,cibersort算法评估GSE72713芯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通过微小核糖核酸(miRNA)调控网络、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药理学分析对ACE2进行综合分析。使用GraphPad 7.0及SPSS 2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E2在non-ECRSwNP组较ECRSwNP组高表达。芯片分析显示ACE2表达与IFN-γ呈正相关,与IL-5、IL-13和骨膜蛋白呈负相关。免疫分析显示ACE2与M1型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与M2型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GSEA结果显示,干扰素相关通路在non-ECRSwNP组显著上调,而靶向ACE2的miRNA-200B/miRNA-200C/miRNA-429通路在ECRSwNP组上调。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氨苄青霉素可上调ACE2表达,对乙酰氨基酚可下调ACE2表达。结论ACE2在ECRSwNP和non-ECRSwNP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组织炎性因子浸润不同以及miRNA调控通路差异相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非嗜酸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13 miRNA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患者治疗预后及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57例头颈部AC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85例,发病年龄14~72岁。根据是否发生肺转移,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88例)和未肺转移组(69例)。应用SPSS 2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来计算统计学差异。应用R Studio 1.2.5042版软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肺转移生存期(lung metastasis-free survival,LMFS)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5%、85.2%,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7%和34.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部位、病理组织学分级、是否伴高级别转化、Ki-67、T分期、淋巴结状态是肺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χ²=11.78、10.41、4.06、4.71、5.37、16.20,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为颌下腺或舌下腺(HR=3.53,95%CI:1.19~10.46,P<0.05)、较晚的T分期即T3-4期(HR=3.09,95%CI:1.54~6.23,P<0.05)、病理组织学Ⅱ-Ⅲ级(HR=2.47,95%CI:1.26~4.86,P<0.05)是ACC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C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以肺部转移为主,显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原发部位、T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可以作为ACC肺转移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腺样囊性癌 肺转移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游离食管的颈段食管癌切除术(LTE)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CTLE)治疗Ⅰ~Ⅲ期颈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Ⅰ~Ⅲ期颈段食管癌行微创CTLE或LTE术式的连续15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匹配40对病例(CTLE和LTE术式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1~81(62.5±7.0)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以及术后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结果LTE组的手术时间[(148.0±31.3)min比(201.3±48.3)min)]、术中出血量[(192.6±77.9)ml比(387.8±112.4)ml]、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0 d比1 d)以及术后肺炎(0比15%)和心律失常(2.5%比20%)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TLE组(均P<0.05);CTLE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LTE组[(21.2±6.1)枚比(12.9±4.3)枚,P<0.001]。LTE组3、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OS:53.53%和34.27%,DFS:43.62%和24.89%)与CTLE组(OS:59.48%和37.29%,DFS:49.12%和28.8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TE在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和降低术后肺炎、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有优势,其远期预后与CTLE相当。

  • 标签: 食管肿瘤 微创食管切除 无气腹腹腔镜 远期疗效 倾向性评分匹配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5日期间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出院的70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43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7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胸部影像学评分以及核酸转阴时间。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70例患者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3.53±14.91)岁。与正常白蛋白组相比,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的年龄更大(t=3.117,P=0.003),患基础疾病(χ2=9.807,P=0.002)和出现咳嗽(χ2=7.396,P=0.007)的比例更高。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9.66±3.77)g/L、(32.58±4.00)g/L、(36.20±2.27)g/L,均低于正常白蛋白组的(43.55±5.67)g/L、(41.18±6.16)g/L、(41.82±4.8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胸部影像学评分分别为(6.88±2.80)分、(6.57±2.98)分、(4.88±2.47)分,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的(4.85±2.76)分、(4.58±3.21)分、(3.45±1.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蛋白血症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为(22.68±4.60)d,长于正常白蛋白组(19.50±5.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23)。结论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胸部影像更严重,核酸转阴时间更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低蛋白血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测绘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发展。首先介绍了地下调查和测量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条件,然后对土壤调查和调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件中的讨论将为该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测绘技术 技术发展 工程技术
  • 简介:摘要: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教学成为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云课堂切入,从教师、学习者、知识传递模式等探讨云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

  • 标签: 高校云课堂 传统课堂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息肉切除术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形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中的62例为对象,盲选均分为2组,取其中一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余下一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则将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术后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都存在优势,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老年糖尿病 息肉切除
  • 简介:摘要:现今,国家和社会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有了更国际化、更高标准的要求,教育就是其中之一。现代化教育在国家发展中不断变革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是如此,并且在现代化教育方式的革新下运用主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高中化学学科的课程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及思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高中化学 主题式教学模式 现状调查 思考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工程项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动了市政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并为我国城市进步提供了基础支持。由于市政工程建设质量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需要全面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标准,采用先进、有效的工程施工技术,及时处理好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市政工程技术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于手术室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及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加入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共计48例。其纳入起始时间为2020年3月,截至时间在2021年3月。采取信封抽签法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此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此组采取细节护理,每组均有24例患者。对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 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节护理 常规护理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就现在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占比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存在比较多的施工管理影响因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相较于传统的钢结构建筑,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精度水平比较高,效率水平比较高、而且不会造成比较大的污染。为了能够充分地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做出了分析,期望其优势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来,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所保障。

  • 标签: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 施工技术 优势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小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地下室顶板防排水设计方式,以其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采取手术室护理后实际状况。方法:实验对象: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实验时间: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实验分组方式: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实验分组类别:对照组手术室普通护理,40例,观察组手术室全面护理干预,40例。实验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较低,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控制切口感染发生,并且还能达到患者护理满意目的,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