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稳定期生长分化因子-15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手术且为NTEMI的92例患者,出院后每隔12周检测一次患者的GDF-15水平,观察患者GDF-15水平变化,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比较发生MACE事件患者与未发生该事件患者GDF-15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发生MACE事件患者稳定期的GDF-15平均值较未发生该事件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TEMI患者稳定期GDF-15水平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生长分化因子-15,预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为电力市场参与者创造更多获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风险。电能不能大规模有效存储和供需的实时平衡性约束,使得电力价格比传统商品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如果不能有效地评估、管理电价波动风险,可能会给电力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美国加州电力市场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当地两大电力公司出现高达20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电力市场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对社会、经济产生比金融市场风险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电力市场金融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电力市场价格 风险价值 波动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诊断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临床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与BalthagerCT评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A级5例、B级9例、C级5例、D级7例、E级20例,对应急性间质性胰腺炎19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7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急性间质性胰腺炎1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9例。通过CT检查确诊急性胰腺炎准确41例,漏诊5例,准确率89.13%(41/46)。通过CT检查对急性间质性胰腺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分型诊断准确率为82.35%、93.10%。结论:综上所述,CT检查准确性较高,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能相对准确的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型,为临床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早期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血压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体液激素调节情况,对于预测部分心脏疾病有积极作用。心衰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新功能减弱,对人体的危害性很高,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近年来医学界很重视通过动脉血压的监测来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因为其可以全面反映个体的血压状态以及变化情况,本次就对其关于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动态血压监测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8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重症肺炎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年龄以及PT、D-D、Fi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LT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D-D水平以及Fib水平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D-D与Fib指标,两项指标的上升提示患者可能预后不良,临床中应重点盖住这类患者,必要情况下给予抗凝治疗等,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重症肺炎 预后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危险因素,同时联合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评价其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CRS1分为CRS1组和无CRS1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邻近匹配法对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评分值。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并发CRS1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及最佳截断值。采用Python 3.8软件对建模样本进行十折交叉验证。结果该研究共纳入942例AMI患者,其中并发CRS1者113例(CRS1组),未发生CRS1者829例(无CRS1组)。将CRS1组和无CRS1组患者进行1∶1匹配后,最终匹配成功的患者两组各99例。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心率、平均动脉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有高血压病史者占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占比、心肌缺血时间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S1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与无CRS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白细胞计数、基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对logistic的模型方程进行转换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计算公式,即L联合= 0.031×cTnI+0.000 2×NT-proBNP-0.024×eGFR+0.254×白细胞计数,其中L联合表示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I峰值、NT-proBNP、基础eGFR、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因子的AUC分别为0.76、0.85、0.79、0.81、0.92(P均<0.05),联合预测因子的截断值为2.6。模型十折交叉验证后ROC曲线AUC为0.89。结论基线eGFR降低以及NT-proBNP、cTnI峰值、白细胞计数升高是AMI患者院内并发CRS1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这4种生物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并发CRS1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预测 心肾综合征,1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凝血检验危急值在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中的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55例重症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对其凝血检验结果以及检验值进行调查。结果55例重症新生儿患者中凝血检验危急值20例,占比例的36.4%。纤维蛋白定量低值10例、凝血酶原时间高值15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值20例、纤维蛋白定量低值合并凝血酶原高值10例、纤维蛋白定量低值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值15例、凝血酶原时间高值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值12例。结论凝血检验危急值能够针对重症新生儿患者病情进行预判,并能够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预测,降低患儿死亡率。

  • 标签: 凝血检验危急值 重症新生儿 病情预测
  • 简介: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们收治的93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PCT及CRP、并发症(腹腔脓肿、肠梗阻)、住院时间等.根据手术所见或病理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急性阑尾炎组和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组.结果急性阑尾炎组53例,腹膜炎组40例.腹膜炎组出现并发症的比例高于急性阑尾炎组,住院时间较长,且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阑尾炎组(PCT:0.43vs3.37ng/mL,P<0.001,CRP:3.0vs13.8mg/L,P<0.001).在诊断腹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当PCT以0.93ng/mL为阈值时,分别为85.0%、91.6%、88.3%、89.0%,而CRP以4.05mg/L为阈值时,分别为90.0%、67.9%、67.9%、90.0%.结论入院时PCT及CRP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PCT性能略优于CRP.

  • 标签: 降钙素 阑尾炎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检的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123例,经腹超声监测其宫颈长度,比较宫颈长度的差异,追踪其妊娠结局,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①发生先兆早产的123例患者,其中早产51例。早产组宫颈长度短于足月产组宫颈长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产组孕妇与非早产组孕妇年龄、孕次、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周、保胎方法和给药途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受检的孕妇中,宫颈长度<3.0cm为52例,47例发生早产,早产率为90.38%;宫颈长度≥3.0cm孕妇71例,4例发生早产,早产率为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颈长度3cm为临界值,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2.16%,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83.93%,阴性预测值为94.03%。④宫颈长度<3.0cm组48h,7d和37周内分娩率显著高于宫颈长度≥3.0cm组分娩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长度<3.0cm时,早产发生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超声 宫颈长度 早产
  • 简介:摘要: 通过深入分析现代航运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环境因素对船舶安全和效率的影响,本论文强调了综合利用环境感知数据和精准海洋天气预测在船舶驾驶中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重要性和战略价值。论文还探讨了相关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船舶驾驶安全与效率的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患者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单元住院,符合2016年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5例,根据是否存在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无休克组(33例)与脓毒症休克组(12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CRP、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及血清TMAO水平。分析TMAO与脓毒症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IL-6、CRP、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IL-6、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脓毒症组第1天血清TMA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普通脓毒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TMA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48,P<0.01);TMAO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56,P<0.01)。结论TMAO与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休克,脓毒性 氧化三甲胺 白细胞介素6 APACHE 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脊液神经损伤相关蛋白水平预测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价值。方法选取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 000例,性别不限,年龄4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时的MMSE评分>24分。麻醉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取脑脊液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Aβ1-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的浓度。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POD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964例患者,其中108例发生POD,发生率为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和脑脊液α-syn浓度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脑脊液PGRN浓度和Aβ1-42/p-Tau降低是POD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α-syn浓度(AUC 0.693,95%CI 0.634~0.748,灵敏度57.41%,特异度82.10%,约登指数0.3951)、PGRN浓度(AUC 0.695,95%CI 0.637~0.750,灵敏度59.26%,特异度80.86%,约登指数0.4012)和Aβ1-42/p-Tau(AUC 0.635,95%CI 0.574~0.692,灵敏度93.52%,特异度30.25%,约登指数0.2377)均可预测POD的发生。结论脑脊液PGRN、α-syn浓度和Aβ1-42/p-Tau均可预测患者POD的发生。

  • 标签: 谵妄 脑脊髓液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对急性消化道穿孔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考虑诊断急性消化道穿孔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将患者分为上消化道穿孔组(上消化道组,45例)以及下消化道穿孔组(下消化道组,43例)。分别比较两组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术前降钙素原、血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率(neutrophil rate, NEU-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白蛋白(albumin, ALB)、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 CRP/ALB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消化道组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上述预测标记物对上、下消化道穿孔部位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上消化道组相比较,下消化道组患者血清PCT、CRP、ALB、CRP/ALB值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RP、CRP/ALB值是急性消化道穿孔诊断为下消化道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 OR=1.241, 95%CI: 1.098~1.403,P=0.001;CRP:OR=0.95,95%CI: 0.912~0.99, P = 0.014;CRP/ALB值: OR=35.104, 95%CI: 3.889~316.885, P = 0.002)。通过ROC曲线发现,PCT、CRP、CRP/ALB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95%CI:0.879~0.985)、0.77(95%CI:0.667~0.872)、0.898(95%CI:0.827~0.969);PCT最佳截断值为16.595 ng/m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91.1%,CRP最佳截断值为55.4 mg/m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80.0%,CRP/ALB最佳截断值为1.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88.9%。结论血清PCT、CRP、CRP/ALB值均有助于预测消化道穿孔部位,能提高穿孔部位诊断的正确率,且PCT诊断效能优于CRP、CRP/ALB比值,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消化道穿孔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值(IC)参数术前预测胃癌脉管侵犯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至1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胃镜证实为胃腺癌并行手术切除的26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有脉管侵犯组(150例)和无脉管侵犯组(116例)。于术前1周内行能谱CT增强动脉期(AP)、静脉期(VP)和延迟期(DP)扫描。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增强各期胃癌病灶的IC,并计算标化IC(nIC)。测量肿瘤厚度。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包括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神经侵犯、阳性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比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类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IC参数和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有脉管侵犯组与无脉管侵犯组间肿瘤厚度、有无溃疡、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Lauren分型和神经侵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侵犯组胃癌病灶的ICVP、ICDP、nICVP、nICDP值高于无脉管侵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4.23、4.25、6.12,P均<0.001),其预测脉管侵犯的AUC(95%CI)分别为0.674(0.610~0.738)、0.677(0.614~0.741)、0.731(0.671~0.792)、0.700(0.636~0.7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厚度(OR为1.148,95%CI 1.085~1.237,P<0.001)和nICVP(OR为209.904,95%CI 14.874~644.362,P<0.001)是胃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参数预测脉管侵犯的AUC(95%CI)为0.790(0.736~0.937),高于单一IC参数ICVP、ICDP、nICVP和nIC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3.29、2.10、2.60,P=0.002、0.001、0.036、0.009)。结论基于胃癌能谱CT VP和DP图像测量的IC和nIC能有效预测胃腺癌脉管侵犯状态,nICVP联合肿瘤厚度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碘基值 脉管侵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和血清钙卫蛋白水平。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根据28 d是否存活将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共入组207例脓毒症患者,其中AKI发生率为68.12% (141/207)。AKI患者钙卫蛋白明显高于非AKI患者[4.65(3.25, 5.61)μg/mL vs. 3.42(2.29, 4.09)μg/mL,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R=1.090,95%CI: 1.043~1.139)、C-反应蛋白(OR=1.004,95%CI: 1.001~1.008)、钙卫蛋白(OR=1.590,95%CI: 1.269~1.991)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卫蛋白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16(95%CI:0.643~0.788),以4.63 μg/mL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为0.511,特异度为0.894,约登指数为0.405;钙卫蛋白联合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将提高其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768(95%CI:0.701~0.834)、0.769(95%CI:0.701~0.837)。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钙卫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3.40, 5.76)μg/mL vs. 4.19(2.89, 5.29)μg/mL,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AKI患者血清钙卫蛋白高于非AKI患者,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出现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联合将提高其预测效能。但不同预后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钙卫蛋白浓度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钙卫蛋白 S100A8/A9 骨髓相关蛋白8/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患者收集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单元住院,符合2016年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5例,根据是否存在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无休克组(33例)与脓毒症休克组(12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CRP、PCT、IL-6、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及血清TMAO水平。分析TMAO与脓毒症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IL-6、CRP、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IL-6、PCT、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脓毒症组第1天血清TMA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普通脓毒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第1、3、7天TMAO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第1、3天TMA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TMA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48,P<0.01);TMAO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56,P<0.01)。结论TMAO与脓毒症患者危重程度及近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休克,脓毒性 氧化三甲胺 白细胞介素6 APACHE 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预测早期急性胰腺炎(AP)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109例根据新修订的亚特兰大分类诊断为AP的患者,根据随诊结果分为进展组(40例)和非进展组(69例)。所有患者初次发病1周内行腹部平扫及增强CT扫描。采用计算机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77例,进展组28例,非进展组49例)和验证集(32例,进展组12例,非进展组20例)。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上,对胰腺实质全部层面沿胰腺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三维融合,采用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对纹理特征降维,建立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和4个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临床特征和CT特征建立临床模型,联合临床、CT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建立综合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早期AP进展的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训练集中,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边缘是AP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6,P=0.033),联合血钙建立临床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70。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和联合序列图像中分别提取了14、11、13、13、9个最优纹理特征,其中延迟期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有相对更好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85。基于延迟期影像组学标签(OR=2.22,P<0.001)及边缘(OR=0.02,P=0.042)建立综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90、0.86。DCA显示综合模型和延迟期影像组学标签均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早期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模型。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5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步速和握力与出院后死亡的关系,并比较两者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全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且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采用6 m步行试验和握力计测量步速(m/s)和握力(kg),出院随访1年以上并记录患者的全因死亡时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步速、握力和步速联合握力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步速与握力的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共入选患者704例,年龄(83.8±6.3)岁;中位随访时间33(24,42)月,随访期间共131例(18.6%)发生全因死亡。与步速未减慢及握力未下降组比较,步速减慢及握力下降组的全因死亡发生率更高(均P<0.05)。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步速和握力与全因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步速(HR=2.255,95%CI:1.462~3.477,P<0.001)和握力(HR=1.815,95%CI:1.232~2.673,P<0.001)均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且与步速未减慢合并握力未下降组比较,当步速减慢同时握力下降时死亡风险最大(HR=3.156,95%CI:1.829~5.445,P<0.001)。采用Delong检验对步速及握力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步速的曲线下面积(AUC)(0.703,95%CI:0.667~0.736)大于握力的AUC(0.648,95%CI:0.611~0.683),面积间差异为0.055(95%CI:0.006~0.103,P=0.026)。结论步速减慢或握力下降均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当患者同时存在步速减慢和握力下降时,死亡风险最高;步速对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握力,两者可以作为简便、快捷、有效的预测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的工具。

  • 标签: 住院病人 步速 握力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及血脂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年龄≥18岁且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于确诊1、3、5 d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PCSK9水平,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脂蛋白a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脓毒症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同28 d预后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SK9、血脂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脓毒症组共50例(其中脓毒症19例、脓毒性休克31例),健康对照组27例;脓毒症组中28 d死亡19例,存活31例。脓毒症组血清PCSK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μg/L:223.09(198.47,250.82)比188.00(165.27,214.90),P<0.01〕,HDL-C、LDL-C、TC、脂蛋白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mmol/L):0.82±0.35比1.45±0.24,LDL-C(mmol/L):1.53(1.14,2.47)比2.89(2.55,3.19),TC(mmol/L):2.03(1.39,2.84)比4.24(3.90,4.71),脂蛋白a(g/L):8.80(5.66,17.56)比27.03(14.79,27.03),均P<0.01〕;脓毒症死亡组PCSK9较存活组明显升高〔μg/L:249.58(214.90,315.77)比207.01(181.50,244.95),P<0.01〕,HDL-C、LDL-C、TC较存活组明显降低〔HDL-C(mmol/L):0.64±0.35比0.93±0.30,LDL-C(mmol/L):1.32±0.64比2.08±0.94,TC(mmol/L):1.39(1.01,2.23)比2.69(1.72,3.81),均P<0.01〕。随疾病进展,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PCSK9均较确诊1 d时明显下降(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SK9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HDL-C、LDL-C和TC〔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0.748(0.611~0.885)比0.710(0.552~0.868)、0.721(0.575~0.867)、0.702(0.550~0.8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K9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为1.014,P=0.02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当PCSK9≥208.97 μg/L时,随着PCSK9升高,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PCSK9、HDL-C、LDL-C、TC均可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PCSK9预测预后价值高于HDL-C、LDL-C和TC;PCSK9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在疾病早期,PCSK9可能对脓毒症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当PCSK9≥208.97 μg/L时,28 d生存率明显下降。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血脂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28 d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