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定义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特征的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 简介:目的:提高对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认识和探讨孕期血栓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肺栓塞者,除1例猝死外,3例经χ线、彩超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诊断,并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均获愈.1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超确诊,给抗凝治疗,被阻塞血管均有血流通过,未发生再次栓塞.所有孕产妇未发生大出血现象.结论:孕产妇是血栓病的高危人群,孕妇心脏病、妊高征、贫血、感染、手术产、止血药应用及长期卧床等是孕产妇血栓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孕产妇 静脉血栓栓塞 临床分析 高危因素 肝素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PTE)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的4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TE患者存在易患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常见,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早期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提高对PTE的认识对及时准确诊断PTE具有重要意义;CTPA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应严格按指南进行。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将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达58%,最后确诊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胸部核磁共振、心脏超声。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不少见而容易误诊的疾病,加强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覆时行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误诊率。

  • 标签: 肺血栓辁塞症 CT MRI 心脏超声 诊断
  • 简介: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肺血栓栓塞症(puml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通常所称PE即指FIE。除FIE外,其他类型的PE还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细菌栓塞、异物栓塞等。引起FI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最常见于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FIE常为DVT的并发症。FIE和DVT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lsm,VTE)的两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田。美国每年至少有200000人因FIE住院治疗,而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被诊断,大部分病例被漏诊,因此每年约有60万~70万VTE发生。国内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过去曾将FIE视为少见疾病,但据国内部分医院的初步统计和依临床经验估计,在我国FIE绝非少见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例数有增加趋势。未经治疗的FIE患者病死率为25%~30%。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是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肺血栓栓塞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其临床症状隐匿,且诊断及治疗方法有异于非妊娠期,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妊娠期肺血栓栓塞的特点可为优化妊娠结局提供帮助。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妊娠期肺血栓栓塞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少年时期(10~19岁)是其第二个发病高峰。本文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2021年7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3例青少年急诊VTE病例,均完成AngioJet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PMT),2例存活,1例死亡。同时对AngioJet装置在青少年VTE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

  • 标签: 青少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依据血栓弹力图结合凝血检查的结果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细胞聚集与无血栓并红细胞聚集情况各分A、B、C三个亚组,每组各20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肺血栓栓塞症(PTE)情况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VT、致死性PTE的发生几率对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内的出血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提示可以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进行早期的预测,实施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DVT与PTE的发生率。根据患者不同的高凝状态,对不同因素进行寻找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可保证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怀疑为急性VTE的普通住院患者752例,按是否确诊VTE分为VTE组103例,非VTE组649例。比较2组静脉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TA:)、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指标;比较TEG参数[反应时间R值(R-time)、血块形成时间(K)、血块生成率(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预计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EPL)、实际最大振幅后30 min的振幅衰减率(LY30)、血块强度(G)、凝血系数(CI)、振幅30 min后的振幅(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诊断VTE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和D-二聚体对患者VTE的诊断价值,并将TEG参数R-time、K、Angle、MA、ELP、LY30、G、CI和A与血凝指标PT、INR、PTTA、FIB做相关分析。结果VTE组PLT、PT、FIB、APTT均高于非VTE组,D-二聚体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TE组Angle、MA、CI和A指标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VTE患者中血栓弹力图指标中Angle值、MA、G、CI、A均与FIB呈正相关(r值分别0.25、0.57、0.60、0.22、0.55,P值均<0.05)。结论TEG指标中Angle值、MA、CI和A升高的患者易发生VTE。D-二聚体、APTT、R-time和Angle是诊断VTE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当D-二聚体临界值为888 μg/L和MA临界值达到67.55 mm时对VTE的诊断和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血栓弹力描记术 凝血功能检测
  • 作者: 田甜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田甜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再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率,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以上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易引起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等。脑血栓、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将其统称为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两个症状相似,且易混淆,但两者病因均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且多数病人与家属均对脑血栓、脑栓塞不了解,认为脑血栓、脑栓塞是一回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脑血栓、脑栓塞进行讨论一下,看看脑血栓、脑栓塞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以确定对于重症肺血栓栓塞疾病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重症肺血栓栓塞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从而提高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方法应用抗生素对患者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进行控制,并起到预防肺血栓栓塞合并感染的作用。对患者给予补液支持,并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多采用重组组织性先溶酶原激溶剂溶栓,之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结果36例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好转。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副作用,其余患者均无任何副作用。经抗凝联合华法林治疗时,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症状,经对其华法林减量给药时病情好转。结论利用静脉溶栓措施可以更为迅速的改善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速度优于凝血治疗,但对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及时诊断以及正确治疗仍然是降低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肺血栓栓塞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2年4月我院妇科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肺栓塞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肺栓塞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一例死亡。结论采用肝素抗凝结合健康指导治疗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 围手术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关注。而不同病因的急性PTE在抗凝药物应用、治疗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并且部分急性PTE患者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仍可能复发或发展成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甚至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门诊随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总结PTE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随访目的及重点,以帮助临床医师规范门诊随访管理。

  • 标签: 肺栓塞 随访研究 病例管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2.6%),D二聚体对急性PT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95.7%。溶栓、抗凝治疗均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肺栓塞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