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raubRotarexSystem血栓旋切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疗效影响因素、应用价值。方法22例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其中髂、股动脉栓塞12例,腘动脉栓塞10例,胫后动脉栓塞2例,胫前动脉1例。采用StraubRotarexSystem血栓旋切器经同侧股动脉顺行法(股动脉、蝈动脉血栓17例)、经对侧股动脉逆行法(股动脉上段栓塞2例、髂动脉栓塞2例)经导丝送入8F旋切导管行血栓旋切治疗,旋切后造影评价即刻疗效,术前、术后1d、1月、3月、6月测患肢臂踝指数评价短期疗效。结果25条患肢顺利完成了血栓旋切,即刻疗效优良率为80%;总有效率为96%。ABI从术前0.25±0.13到术后1d0.91±0.24。踝臂指数(ABI)从术前0.58±0.24上升至术后0.89±0.14,术后ABI1、3、6月分别为0.89±0.14、0.85±0.26、0.75±0.31。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3例,再灌注损伤10例,远端分支栓塞1例,穿通1例,继发血栓闭塞1例。其中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仅3例,发生率为12%。结论StraubRotarex旋切导管对急性、亚急性血栓及长段闭塞是有效的,但对急性缺血疗效更佳,缺血时间越短术后即刻疗效越好,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旋切的短中期疗效逐渐下降。总体术后短期疗效佳,但对由动脉硬化引起的胫前、胫后动脉长段闭塞的疗效差。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引其闭塞的病因、缺血时间、栓塞范围、栓塞部位。

  • 标签: 血栓 血栓旋切器 Straub Rotarex System 介入治疗
  • 简介: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并发症出现后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的并发症种类繁多,与患者的因素、骨折的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方法。有些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的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和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症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后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置管溶栓手术,对比溶栓法前、后肺栓赛尿激酶2小时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溶栓过程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出血,其血压和心率较为平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和尿激酶2h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置管溶栓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脉变化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患者发病前后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动态变化患者49例(94.23%)。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S1QmTm、QmTm、Tv1-v3发生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多样复杂,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心电图 动态变化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抗凝与溶栓前后的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罔、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方法选用2000年1月~2006年7月年我院就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行超声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后随机分为两组,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20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溶栓和抗凝前后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罔。结果症状、血气指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捕,溶栓组比抗凝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溶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急性肺栓塞 溶栓 抗凝
  • 简介:摘要应用爱通立溶栓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而护士准确配合溶栓治疗,严密观察出血等不良反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防止栓塞再度发生,是溶栓治疗成功的保证。

  • 标签: 爱通立 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治疗方法,提高对PTE的治愈率。方法对我科2007年6月~2011年7月期间31例PTE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及分析,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和(或)抗凝。结果方法用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呼吸频率、心率、PaO2溶栓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PTE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能较快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加速血栓溶解,改善预后,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溶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断水平,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52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发绀。D-二聚体敏感度为94.2%。心电图、超声、X线片均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CT肺动脉造影的敏感度为90.4%。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及时、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栓塞 血栓抽吸 心房纤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的分析,确诊的情况及误诊的剖析,使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有感情到理性的认识,提高临床的诊断率,及对本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特点 误诊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治疗与预防。方法:以我院2019.1~2019.12内收治的5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给予综合预防护理,对静脉血栓栓塞对症治疗,统计分析所选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及栓塞血管再通率。结果:所选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仅为2例,占比4.00%,且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栓塞血管均恢复血运,即栓塞血管在通率为100.00%。结论:加强骨科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再通过对症治疗,可有效促进栓塞血管再通。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症卧床病人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和效用。方法:将本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之间收治的63例重症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2)。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4人(P<0.05),患者护理满意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卧床病人采用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卧床 血栓栓塞症 预防及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情况进行临床探讨分析。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检查测定,其中10例患者被确定为肺血栓栓塞症,对这10例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几率是5%,死亡率是20%,同时表明肺血栓栓塞症多在脑卒中发病后2-3周内出现。结论研究表明,肺血栓栓塞症在急性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中发生和死亡的几率都较大,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偏瘫患者 肺血栓栓塞症